方继亭陈婉琴 作品
第128章
就要写上一两个小时,也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并且因为没有设置收费章,所以自始至终也没有太多收入。
这样想来,这本书于我而言,只是放飞自我、自我满足的产物。
除了让自己开心和致敬唐山大地震之外,并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并没过多地考虑别人,考虑市场。
我读过一些网文,当然清楚它很多地方并不符合网文的表达逻辑,并不遵循一个适合碎片化阅读的节奏。
《苦夏》不是一篇合格的网文,它冗长,无趣,处处充斥着作者本人非常个人化的表达和恶趣味。
例如,从前在一部作品中读到两位主角几天的离别就占了全书约1/4的篇幅。
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能写呢?我也想让方宁和方继亭有一个浪漫的,沉闷的,漫长的离别,将那种感受渲染到极致,牺牲一部分内容价值换取情绪价值,不是也挺有趣的吗?至于别人觉得有不有趣,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但是,即使我以后还能顺利地继续写小说,《苦夏》也应该是我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如此“不营业”的作品了。
因为真的太累了,感觉整个人都被那种情绪掏空了。
当然,“营业”绝不是个不好的词。
在我看来它是个中性词,是考虑市场,是照顾大部分人的观感。
在今后,我也一定会试着更“营业”一点。
但《苦夏》显然不是为了照顾大部分人存在的。
它很冒险,冒险到很多人会觉得通篇都是在胡言乱语,会觉得女主很疯。
可我相信,也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和我一样,深爱着这样鲜活的她,对她经历的一切感同身受。
这篇文的情绪始终是重于剧情本身的。
它只是想要描述一种有关苦夏的画面感,以及一个十几岁少女有关爱的思索。
甚至它的本来目的,之于我而言,也不过是为了发泄夏日大汗淋漓的苦闷。
在网文中,爱往往是有固定模式的。
它应当积极、安全、温暖、保护……它必须在一条线以内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可在更多的文学作品里(我并没有不要脸地将这本小h书拔高到文学作品高度的意思),在敏感者的笔下,爱要危险许多。
它包罗许多复杂的意象,生与死更是逃不开的话题。
往往你有多爱一个人,就会有多恨TA,但这种恨又不是世俗意义上的。
人与人的悲欢无法互通,永远都没有办法。
之前与许多人沟通过这一话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敏感程度不同,看到的世界的精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可其实大家都是正常人,正常的范围无比宽广,没有谁是不正常的。
敏感的人不应将不敏感的人贬为鲁钝,不敏感的人也不应将敏感者斥为病态。
精神疾病是由医学标准定义的,而不是以某个人的标准,否则一定会乱套。
当然,人都有排斥异己的本能,所以绝对的互相尊重其实很难达到,也没必要去强求。
如果敏感真的是病症,那我也希望自己永远不会有痊愈的一天。
当做到某一个极端的
并且因为没有设置收费章,所以自始至终也没有太多收入。
这样想来,这本书于我而言,只是放飞自我、自我满足的产物。
除了让自己开心和致敬唐山大地震之外,并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并没过多地考虑别人,考虑市场。
我读过一些网文,当然清楚它很多地方并不符合网文的表达逻辑,并不遵循一个适合碎片化阅读的节奏。
《苦夏》不是一篇合格的网文,它冗长,无趣,处处充斥着作者本人非常个人化的表达和恶趣味。
例如,从前在一部作品中读到两位主角几天的离别就占了全书约1/4的篇幅。
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能写呢?我也想让方宁和方继亭有一个浪漫的,沉闷的,漫长的离别,将那种感受渲染到极致,牺牲一部分内容价值换取情绪价值,不是也挺有趣的吗?至于别人觉得有不有趣,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但是,即使我以后还能顺利地继续写小说,《苦夏》也应该是我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如此“不营业”的作品了。
因为真的太累了,感觉整个人都被那种情绪掏空了。
当然,“营业”绝不是个不好的词。
在我看来它是个中性词,是考虑市场,是照顾大部分人的观感。
在今后,我也一定会试着更“营业”一点。
但《苦夏》显然不是为了照顾大部分人存在的。
它很冒险,冒险到很多人会觉得通篇都是在胡言乱语,会觉得女主很疯。
可我相信,也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和我一样,深爱着这样鲜活的她,对她经历的一切感同身受。
这篇文的情绪始终是重于剧情本身的。
它只是想要描述一种有关苦夏的画面感,以及一个十几岁少女有关爱的思索。
甚至它的本来目的,之于我而言,也不过是为了发泄夏日大汗淋漓的苦闷。
在网文中,爱往往是有固定模式的。
它应当积极、安全、温暖、保护……它必须在一条线以内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
可在更多的文学作品里(我并没有不要脸地将这本小h书拔高到文学作品高度的意思),在敏感者的笔下,爱要危险许多。
它包罗许多复杂的意象,生与死更是逃不开的话题。
往往你有多爱一个人,就会有多恨TA,但这种恨又不是世俗意义上的。
人与人的悲欢无法互通,永远都没有办法。
之前与许多人沟通过这一话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敏感程度不同,看到的世界的精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可其实大家都是正常人,正常的范围无比宽广,没有谁是不正常的。
敏感的人不应将不敏感的人贬为鲁钝,不敏感的人也不应将敏感者斥为病态。
精神疾病是由医学标准定义的,而不是以某个人的标准,否则一定会乱套。
当然,人都有排斥异己的本能,所以绝对的互相尊重其实很难达到,也没必要去强求。
如果敏感真的是病症,那我也希望自己永远不会有痊愈的一天。
当做到某一个极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