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央号召着农村的农业,城市的工业,都要上一个新台阶。

     要动员居民劳动,争取身边无“闲人”。

     暨南研究所恰好离村近,天时地利,所里这群知识青年首先响应了国家号召,研究生产两手抓,也刚好配合之前上山下乡的知青搞劳动。

     “小江姐,咱们走吧。

    ” 来人戴着个黑框眼镜,眼里含笑地看着她。

     他是宋谈涧,小江月白四岁,眉眼温和,面部线条干净利落,高挺的鼻梁上还有颗小痣。

     这人也就笑的时候挺温和,不笑的时候脸就很臭。

     一行人刚到所里,也就江月白敢和他搭话。

     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了。

     至于江月白,她性子说不上冷,甚至算得上热心肠。

     但她对谁都不错,也就和谁的关系都说不上亲近,挺给人距离感的。

     宋谈涧倒是个例外,有事没事就爱找她,出去搞劳动也要和她搭伙。

     江月白点点头,阖上笔,站起身:“走吧。

    ” 研究员的劳作不打马虎眼,刚好是丰收季,村里分了几大亩地过来。

     风吹麦浪,阳光下金灿灿的,看着是真挺美,只是几个女研究员干了一上午,连布置的大半都没收到。

     睡了个午觉回来继续干,江月白惊奇地发现田垄边上已经堆了几十捆麦子了。

     看到在田里的宋谈涧,她心中了然。

     以前劳作时,他也总是这样。

     江月白走到他身边,加入了他,又问道:“你们那边儿忙活完了?” 宋谈涧手上动作没停,笑着回答她:“差不多了,所里男同志多,就派我来帮忙。

    ” 有了小宋同志加入,到收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个尾巴了。

     晚上,江月白先去了趟所里才回家。

     回家路上那盏路灯接触不良,总闪得人心慌。

     不远处突然出现了一团影子,江月白心下一惊,回过头去,却发现没人。

     这种奇怪的感觉有一段时间了,她留心过,却什么都没发现。

     江月白打了个寒战,加快了回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