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风明不详 作品

第16章

    刻就放在他面前桌上,只差自己署名。

     觉空首座会怎样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批下凶手不明,死因待查。

    等找回了心,问明真相。

    再做审议。

    若了心已死,这事就此揭过。

    但,事情会这么顺利吗? 他是俗僧之首,会如实宣告,抑或隐忍不发?现今少林寺,俗僧占了六成有余,四院八堂,却只有五个席位,方丈一职,虽无明律,传正不传俗已是暗规,觉空首座,真是一心为少林,或者另有私心? 俗僧不可信,觉见心想,那些非为信仰而剃度的和尚,谁知道在图谋什么?这纸文书,就是兴风作浪的法器。

     若是跳过普贤院,送呈方丈,开四院共议,结论觉见已经猜到了,那是了心杀害同门,叛寺出逃。

     了心不可能叛寺,这点他是信的,但这个结果,避免了正俗之争,也代表普贤院与其他三院有了共识,之后觉空就难再作文章,这是最一干二净的做法,但自己越级上呈,与觉空首座势必冲突。

    而了心必须承担这个结果,无论真相为何,了心这个人,是不能也不会再出现了。

    自己也从风暴边缘,踏入了风暴中心。

     至于真相究竟是什么,他相信在这个武林,每天死的不会少于七个人。

     觉见突然觉得好累,自他当上正业院主持,这十几年来,公务繁重,诸多人情世故,礼貌往来,少诵经,多批文,少静心,多烦心,重大关窍处,又要欺上瞒下,便宜行事。

     自己修行多年,反是离佛越来越远。

    有时想撒手不管,却又心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哪个正僧不想潜心修行?难道把诺大的少林寺,都交给俗僧把持? 只是了心到底去了哪里? 他曾经器重过他,直到几年前,了心上禀明不详四岁能颂金刚经,他顿时领悟,原来持戒庄重,清心寡欲只是表象。

    骨子里,了心还是求名逐利,想着登堂入院的俗人。

    一个四岁的孩子被逼着背诵金刚经,这得吃多大苦头,念及此处,便疏远了他。

     现在想想,了心并未妄言,而自己,则是看走了眼。

     再想想,正俗斗殴,了心杀人后畏罪潜逃,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了心犯了杀戒嗔戒,自己也不算全然看走眼。

     只是了心的徒弟,那名孩子,又要如何在少林寺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