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风明不详 作品

第18章

    吕长风道:“我想也是,唉,刚才的事你别介意,这里的师兄弟人都挺好的。

    ” “刚才那个人是谁?”明不详看着那扇铁门问:“那里不能进入?” 吕长风道:“那里是神通藏,存放寺中武学典籍,没得允许不得入内呢。

    那个卜龟,脾气大得很,那是他打扫的区域,没事你别惹他。

    ” “打扫?”明不详问:“他跟我们一样?” 吕长风道:“照理是一样的,又有点不一样。

    ”他想了想,说道:“住持让他自由出入神通藏,他就只负责打扫那。

    谁要是走近,都会被他驱赶。

    倒不是我们排挤他丑恶,他脾气粗暴,又不与人讲话,大伙都不想惹他脾气。

    ” 明不详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正见堂的劳役弟子相处融洽,私下嬉闹打骂,时常结伴出游,感情甚笃。

    吕长风是弟子中佼佼者,他师父亦为正见堂的堂僧,俨然成了这群弟子的领头。

    而那愁师兄,分派劳务公平,但除此之外,近来少与其他弟子接触,众人都说是因为过些日子要试艺,考侠名状,正在勤奋练功。

     至于卜龟,他不住院内僧居,反而是住在藏经阁内一间杂物房,每日除了清晨的洒扫工作外,鲜见他露面。

     正见堂的相处融洽似乎不包含卜龟,正如吕长风说的,他有点不一样。

     卜龟本名卜立,会取这个名字,可能是他父母仍希望他能“站得直立”。

    他的歪嘴斜鼻与驼背都是天生,似乎有大夫说了些原因,但他也记不清楚。

    他对父母记忆最深的几句话,就是父亲对他说:“立儿,站直!站直!”还有母亲的哭声。

     这记忆很稀薄,稀薄得卜龟自己都记不清是不是真的了。

     他的父母死得很早,他打小就当乞丐,甚至可以说,他记忆是从街头行乞开始的。

    每个孩子看到他都笑他、骂他,他被扔过石头,别人家的父母会避免自己的孩子跟他玩耍,像是怕被传染驼背似的。

     别人不敢靠近他,被打骂久了,他也不敢与人靠近,只能蹲在城里的角落,乞讨冷羹残饭,有时抓些田鼠,或者捞捕池鱼,有一餐没一餐勉强维生。

     直到十岁时,遇到了他师父,正见堂的堂僧了因。

     了因和尚见他可怜,将他带回少林寺照顾,至此他才得温饱。

    为表感激,他办事时总是特别勤力。

     但了因和尚并没照顾他多久。

    不到两年,了因和尚没来由地病倒,没撑多久就走了。

    卜龟哭得很伤心,除了感激了因的照顾,也是担心自己的好日子没了。

     所幸正见堂的僧人并没有赶走他。

    这些正僧都有慈悲之心,愿意收留他,只是有一点,那是卜龟自己也不知道的。

    了因本是从观音院转来的堂僧,虽是正僧出身,生前却与俗僧往来甚密,并常言:“少林寺仰仗俗僧之处甚多,不问出身,又为何分正俗?” 对此,正见堂众僧只是摇头叹息,感叹了因这么好的一个和尚竟也失足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