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风明不详 作品

第149章

    敢问先生,是否收有《陇舆山记》下册?” “你来得不巧,我今早才全烧光了。

    ”说到这,文若善又斟了杯酒喝下。

     文家在天水小有名望,虽然称不上豪门巨富,但数代积累也有规模。

    文若善自小喜欢读书,这已不是科举功名的年代,读书多为了学识字记账,毕竟人要读书,就得用脑袋,脑子用得勤,思路就灵活。

    他两位哥哥也读书,但唯有他最认真勤奋,天分也高。

    文若善深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十六岁起就与父兄一同远行经商,把所见所得各种阅历记载下来,遇有疑惑便详查深究,写了一本《陇舆山记》,记载甘肃南方地形风土人物等等。

    文家有钱,他自行印刷出书,颇得好评,得了个“天水才子”的称号。

    他得了激励,这才又写了第二本书,却不料被禁。

     文若善大受打击,也提不起精神做生意,以他家底,去门派当师爷也无啥兴味,他父兄怕他懒,盖了间私塾让他当老师,就这样过了一年有余。

    文若善本还存着一丝希望,派人多次询问崆峒都得不到回复,知道无望,只得看破。

    于是把书都烧了。

     “一本都没留下?总有样本吧?”谢孤白问。

     “都烧了,不能给人看的玩意,留着干嘛?” “这就奇了!”谢孤白道,“《陇舆山记》记载甘肃南方地形文物风情,批注甚详,先生才高八斗,谢某甚是佩服,这书在西北一代流传极广,下册怎会不能给人看呢?” “我在书里写了几句风言风语,二爷觉得瞎扯,于是禁了。

    ” “二爷人在昆仑,也看着这书了?”谢孤白问道。

     “二爷看没看过不重要,崆峒禁了,就是二爷禁了,管他是二爷手下哪个师爷意见,都是这个道理。

    ” “文公子在书中写了什么风言风语?”谢孤白问。

     “我到了边界,见城墙绕山而走,波澜起伏,壮阔非常,铁剑银卫监视严密,听说前二十年前还有蛮族试图偷越边城,这几年只有零星的关外客想返回故乡,却少见萨族信徒。

    却又差不多这时开始,边界周围总有路客无辜遇害,说是盗匪,却找不着凶手,更有些尸体或者脸孔被打得稀烂,面目模糊不能辨认,或者被烧成了焦尸,总之,这些案子最后都打成悬案。

    ” “我怀疑蛮族可能偷挖了一条地道,从关外进入关内,所以少犯边关,这些尸体可能是他们所为。

    又写说,唐门、华山、青城、点苍,衡山、丐帮这十年来滥发侠名状,恐怕别有居心,长此以往,天下必乱,建议昆仑共议,让九大家管辖侠名状,莫使一方势力坐大,容易生乱。

    ” “这书全收回来了?”谢孤白问。

     “二爷禁了后,收回九成,还有几本在外。

    ” 谢孤白沉思半晌,说道:“先生有见地,这几句话说得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