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相比于同时代的考生,他的优势很明显,一来,有过后世的经历,见识过后世的制度,这对他的策论考试应该有所帮助,二来,经历过生死大事,他心态平和稳定,绝对没有考试焦虑症,心态上肯定超过绝大部分考生。

     但是同时,他的劣势也很明显,一来他没有好的老师,贾府族学的老师贾代儒自己都没通过考试,给小孩子启蒙是绰绰有余,但是别的确实不太行,这就好像一个高考没考上的人,教育一下三四岁的小朋友启蒙认字没问题,但是你让他教你怎么高考,怕是不行,他自己都没考上呢。

     二来,他没有正经上过学堂,不知道其他考生的实力,所以对自己的完全没法预估。

     在这个时代,没有正经跟老师学过,真认为自己看了两本书就能一飞冲天,六元及第,蟾宫折桂,跨马游街的,那都是意淫。

     便是后世的小镇做题家也不敢这么说,毕竟后世的清北一年也能招好几千个人,但是这个时代的状元,几年才出一个。

     沈宴虽然不是正经史学家,但是也不敢这么不尊重古人的智慧。

     他现在就担心自己太过坐井观天,期待跳出贾府这口井,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但是他现在有束缚在身上,守孝这个是大事,尤其是对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说。

     沈宴无法,只得分析别人写的文章学习怎么破题,然后根据题目写了几篇,去找了贾政。

     贾政对俗物是一概不管,家里的事就是靠王夫人和凤姐,凤姐算是王夫人的下属,外面的事就靠贾琏,贾琏这个人虽然有些好色,但是办事能力还是有的。

     贾政只喜欢吟诗作对,饮酒赏花,没事就跟府中的清客们探讨诗词赏析之类的问题,不过他以前也是读过圣贤书的。

     这些都是沈宴打听来的消息,不过根据他仅有的几次跟贾政的交流,沈宴发现,贾政的水平比贾代儒还是好了很多的。

     在目前他也确实找不到别的老师的情况下,贾政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贾政本来就欣赏沈宴对学习认真的态度,如今见他又拿了自己写的文章来求指点,那自然是欣然应允。

     他看了看沈宴写的几篇,认真的点评道:“这篇写的还算不错,这两篇就太偏了。

    ” 沈宴看了下自己的文章,发现,他说写的不错的,是他自己不太满意的中规中矩的那篇,而贾政不喜欢的那两篇却是言之有物,但是观念比较犀利的两篇。

     所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看样子,贾政是一个喜欢中庸之道的人,这样的人一般不喜欢偏门之道,喜欢老成持重。

     沈宴垂下眼眸,就是不知道,这些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