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岫大灰灰 作品

第34章

    周红?k和朱楠音,87届的毕业生,距离2006年的今天,已经毕业了19年了。

     毕竟这个学校学的是艺术,当年这个班总有人还活跃在艺术圈子里,也一定会有同学聚会之类的活动吧。

    同学中的任何一个也能提供些蛛丝马迹的吧。

     青岫突然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变得和青峤一样乐观起来。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来,青岫质疑了一下,拿起了听筒,电话那边是吴老师的声音:“礼先生,我们联系上卫桦老师了!目前正在和她通着电话,你赶紧来一趟三楼办公室吧!” 青岫也很激动,挂上电话就直奔三楼办公室而来,接过了办公室老师手中那尚有热度的电话机听筒:“卫桦老师您好,打扰您了,这次的学校画册设计由我们团队负责。

    ” “您太客气了,吴老师已经把情况都跟我讲了,非常感谢贵公司对璞玉中学的支持,我对母校是很有感情的。

    ”卫桦的声音略低,很有磁『性』。

     “是这样的,卫桦老师,因为我们公司老总是岭南人,所以他很注重南北方的文化交流,恰巧我昨天在参观学校优秀作品的时候,发现了您的一幅记录鼓浪屿风光的画作。

    ”青岫道出了自己在心里已准备好的说辞。

     电话那端的卫桦略微迟疑了一下:“鼓浪屿……没想到那幅画被学校保留了。

    说起来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可能是83年吧,那会儿我已经毕业留校做老师了。

    我记得当时我们都很崇拜一位岭南画家,所以就很想去领略那边的风光,大家趁着暑假放假,几个人就买火车票去了福建,而且还专程去了趟鼓浪屿,您应该也知道鼓浪屿那座岛上出了很多艺术家,包括画家、钢琴家、文学家……当时我们都特别崇拜诗人舒婷,尤其是她那首《致橡树》。

    ” 虽然卫桦的说话内容有些发散,但青岫还是牢牢记住了她提到的每件事。

    也许是出自直觉,青岫总觉得卫桦的那幅岭南风情的作品不会平白无故的出现在展厅,并让自己看到。

    包括学校『操』场里那颗古榕树,也不可能平白无故长在那里。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1977年发表的作品,青岫对文学作品研究的不多,当初看到这首诗歌也是来自高中时的推荐读物。

     青岫依稀记得自己读到这首诗时的感慨:按照我国的植被分布,橡树这样的植物几乎是不可能生长在木棉花的故乡的。

    也就是说,这两种树能够并肩站在一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惜那一趟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