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薛修卓也沉默下去,房间里只有雨声和纪纲雕琢的刮磨声。

    雨下大了,杏花掉得更纷乱,在泥水间铺就一片残粉。

     “我这辈子只教了两个人,都是倾尽毕生所学。

    我自负才高,不肯将就,正是这样的恃才狂傲,才害苦了第一个学生。

    ”齐惠连望着那残瓣脏水,犹如望着自己潦倒的半生。

    他说:“我齐惠连到底不是神仙,有两个学生足够了,别的人,我教不起。

    ” 纪纲剧烈咳嗽起来,用帕子掩了口,埋怨道:“关窗吧!” 齐惠连把那些景都关在外边,回头看着薛修卓,说:“我言已至此,你休要纠缠!走吧,别留在这里碍眼。

    ” 薛修卓不动,他和薛修易长得不像,他甚至不像是世家子弟。

    他没有潘蔺、费适的那种骄矜,庶子的身份让他在过去数十年里吃尽了苦头,他已然被打磨成了这样不露锋芒的儒雅。

     “我仰慕先生的才学,更仰慕先生的知世之道。

    我三顾小楼,求请先生出山,是因为我明白先生的抱负。

    先生,海良宜确实是个崖岸高峻的君子,可是君子向来不能与小人长存。

    如今的皇上不受诗书教导,没有礼贤下士的仁心,他只是这大周崩塌之势下的一根稻草,他根本成不了圣贤之君。

    海良宜还有多少余力?把社稷安危寄于他一人之身,本就是尊卑颠倒,误了轻重。

    ” 齐惠连说:“辅佐君主,本就是臣子天职。

    海良宜力挽颓势,调和八方,他是在尽力而为。

    他是忠臣,难道你还想要他做个顶替李氏,改朝换代的乱臣贼子吗?” “世家与寒门的斗争百年不休,想要剔除痼弊,就得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薛修卓起身,说,“李建恒不行,还有别人。

    大周是李氏江山,只要李氏的血脉犹存,那么为渡难关,换个人也在情理之中。

    ” 齐惠连与他看法相左,只把他当作弄权谋私的世家子,不肯再与他交谈。

     薛修卓默立须臾,说:“我与先生,也是同道中人。

    只可惜先生不信我,但我也要与先生说,沈泽川是含恨残喘的余孽,他心无外物,只为报仇而活。

    他行事狠辣,为人狭隘,与太子相差甚远,先生以教帝王之心去教他,无异于为虎作伥。

    即便来日他有所作为,也不会是良主。

    ” 纪纲猛地搁下刻刀,对薛修卓怒目而视,说:“你懂川儿多少?你们口口声声喊他是余孽,可我看你们才个个都是食髓余孽!你住口,快走!” 薛修卓行礼,说:“先生若是反悔,我随时恭候。

    ” 他退出去,下帘走了。

     薛修易在院子外边闲逛,远远地见薛修卓往回走。

    他兜着伞,往廊下钻,却正好撞着散学的学生。

     这些出身青楼的学生对他行礼,薛修易把伞扔给身后的丫鬟,他把人挨个看了,丫鬟说:“这是你们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