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晃脑。

     无拘无束的快乐,宛若山间孩童。

     织愉吃完荔枝,他伸手来接核,将核收好。

     织愉回味着口中香甜,又开始想方设法从他手里套荔枝,一会儿指着远处的草问:“你看那个草间红果,它长得像不像荔枝?” 一会儿又仰头看天:“你看那片云,像不像一块荔枝水晶糕?” 无论她说什么,谢无镜总有回应。

     听着他们没营养的话,明心化厄不由得想起凡界的事。

     那年谢无镜十二岁,还没遇到织愉,独自带着一刀一马闯荡江湖。

     他们遇到了一个知书达理的樵夫,谢无镜顺手从狼群口中救下他。

     为表感谢,樵夫请常年餐风露宿的谢无镜回他家吃一顿饭。

     樵夫家简陋但干净,其夫人也清秀知礼。

     两人都不似普通农户出身,一问才知: 樵夫曾是一甲进士,拜入京中大儒门下,前途无量。

    樵夫妻子则是樵夫家乡的小商户家小姐。

     二人在樵夫还是童生时便相识。

    因种种坎坷,为长相厮守,背井离乡来到山中隐居。

     那时谢无镜尚是个不通世事的小少年,直言不讳地问:“有好日子不过,来山中粗茶淡饭,每日操劳,你们后悔吗?” 夫妻俩相视一笑,“待日后小侠客遇到一个人,你就会懂了。

    那人在何方,便是心之归处。

    即便清贫度日,也很幸福。

    怎会悔呢?” 那时谢无镜自认心的归处是刀,他要做天下第一的刀客。

     手中有刀,他便能安心。

     可他仍旧不认同他们。

     江湖漂泊,即便有刀陪伴,心依旧没有归处。

     那时明心化厄也不理解,并且对此嗤之以鼻。

     家境如此贫寒,丈夫早出晚归,妻子在家操劳,哪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