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后大将军 作品
第11章
、端茶送水的差事。
张氏叮嘱她们,上菜的时候,先跪坐到食案边上,不准东张西望,更不准抬起头盯着客人看。
于是董氏进了厅堂两次、也没能看清里面的人。
不过她知道二郎也在席间,因为她听见了他说话的声音。
等到众人收拾过食案,董氏便把几碗茶水送进了厅堂。
她返身出门时,忽然看到二郎也在外面。
这一整座房屋都建在台基上,二郎便站在台基上的木栏杆旁。
他扶着栏杆,大概是因为喝多了酒,出来透气。
二郎对她说了一些话,她专心听着,却没能完全听明白。
她又要急着干活,便顾不上细想了。
忙碌大半天,还是有回报的。
董氏夫妇分到了少许生猪血和猪杂碎,另外还有半块烤猪腿肉、一根没剩多少肉的炖猪腿骨,当然这些熟食都是客人啃过的、从厅堂里收拾出来的剩菜。
他们把东西拿回家中,阿姑(婆婆)已经做好了麦饼。
麦麸和麦面磨在一起做成的饼,就像是放了菜在里面一样。
阿姑看到有肉,不断念叨“主家好人好报”。
王康也附和着说:“秦家对待庄客附农,一向不错。
积了善缘,如今要发迹了。
” 反而是董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她心里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以前听阿姑提起过,很久之前王家的家境是不错的,所以王康小时候能读私塾,会识字断句。
而后来,窘迫的生计似乎渐渐地磨平了很多东西。
吃肉虽然稀罕,但这些都是别人吃剩的残羹冷炙啊。
他当然知道,却仍会和阿姑一起感|恩,已然对这一切麻木。
董氏没说什么,更不会怨夫君,毕竟大多庄客附农都是这么活着的,有些人想要剩肉、还得不到呢。
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那些想法。
或许,只因窥到了秦家人和那些官吏的生活。
如果从来没见过,那她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奇怪想法吧? 董氏麻利地打理着带回来的东西,她拿起一把刀,打算先把猪腿骨缝隙里的肉挑下来,再和那半块剩肉一起烤一会。
骨头则留着炖菜。
干活的时候,董氏又想起了先前二郎说过的话,便默默地琢磨什么意思。
二郎问了一句:你去过远方吗? 董氏当时回答:最远只去过郡城。
二郎回应的话大概是:出了秦家庄园,看到的多半也是另一个庄园,说不定还没我们这里风景好。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的。
然而董氏还是盼着去洛阳。
她今早便已开始收拾衣物和行囊,这几天一直都很高兴。
夫君对离乡的感慨,她几乎是一点也察觉不到。
董氏并没有多少长远打算,也不期待从二郎身上得到什么。
在她心里,
张氏叮嘱她们,上菜的时候,先跪坐到食案边上,不准东张西望,更不准抬起头盯着客人看。
于是董氏进了厅堂两次、也没能看清里面的人。
不过她知道二郎也在席间,因为她听见了他说话的声音。
等到众人收拾过食案,董氏便把几碗茶水送进了厅堂。
她返身出门时,忽然看到二郎也在外面。
这一整座房屋都建在台基上,二郎便站在台基上的木栏杆旁。
他扶着栏杆,大概是因为喝多了酒,出来透气。
二郎对她说了一些话,她专心听着,却没能完全听明白。
她又要急着干活,便顾不上细想了。
忙碌大半天,还是有回报的。
董氏夫妇分到了少许生猪血和猪杂碎,另外还有半块烤猪腿肉、一根没剩多少肉的炖猪腿骨,当然这些熟食都是客人啃过的、从厅堂里收拾出来的剩菜。
他们把东西拿回家中,阿姑(婆婆)已经做好了麦饼。
麦麸和麦面磨在一起做成的饼,就像是放了菜在里面一样。
阿姑看到有肉,不断念叨“主家好人好报”。
王康也附和着说:“秦家对待庄客附农,一向不错。
积了善缘,如今要发迹了。
” 反而是董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她心里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以前听阿姑提起过,很久之前王家的家境是不错的,所以王康小时候能读私塾,会识字断句。
而后来,窘迫的生计似乎渐渐地磨平了很多东西。
吃肉虽然稀罕,但这些都是别人吃剩的残羹冷炙啊。
他当然知道,却仍会和阿姑一起感|恩,已然对这一切麻木。
董氏没说什么,更不会怨夫君,毕竟大多庄客附农都是这么活着的,有些人想要剩肉、还得不到呢。
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那些想法。
或许,只因窥到了秦家人和那些官吏的生活。
如果从来没见过,那她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奇怪想法吧? 董氏麻利地打理着带回来的东西,她拿起一把刀,打算先把猪腿骨缝隙里的肉挑下来,再和那半块剩肉一起烤一会。
骨头则留着炖菜。
干活的时候,董氏又想起了先前二郎说过的话,便默默地琢磨什么意思。
二郎问了一句:你去过远方吗? 董氏当时回答:最远只去过郡城。
二郎回应的话大概是:出了秦家庄园,看到的多半也是另一个庄园,说不定还没我们这里风景好。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的。
然而董氏还是盼着去洛阳。
她今早便已开始收拾衣物和行囊,这几天一直都很高兴。
夫君对离乡的感慨,她几乎是一点也察觉不到。
董氏并没有多少长远打算,也不期待从二郎身上得到什么。
在她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