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的私兵组成,整日在寿春城里,既不种地,也没怎么训练。

     秦亮留意观察过,那帮人一般就在刺史府和城中军营里溜达,干些随驾出行壮声势、站岗、巡逻的事之后,便是闲散地干着打造兵器箭矢、修墙补房之类的杂务,偶尔才出操。

     作为刺史的参谋长,秦亮当然应该制定训练计划、部署诸具体事务(按照秦亮自己的理解)。

     魏国最精锐的中外军吃得也不怎么好,主要是米麦粟等主粮,肉蛋很少,所以他们的饭量很大,要是运气不好、遇到个武将克扣军粮,说不定偶尔还要饿肚子。

    至于屯卫,在秦亮眼里、就等同于拿上冷兵器的半饥饿状态的农奴;而私兵则是恶霸地主犬养的打|手组织,待遇稍微好点,饶大山和王康就是那一类人。

     秦亮寻思,如果隔天才操练小半天,应不至于过分。

     一番准备之后,秦亮便找来了张虓。

    之前秦亮先行南下、考察地形水文,孙礼派了个私兵将领随行保护,那个将领就是张虓。

    彼此在路上结伴一个多月,关系处得挺不错。

    而且张虓是私兵武将,更愿意确保主公孙礼说的话管用。

     张虓字伯虎,唯一的遗憾是不姓唐。

     秦亮便让张虓带着王康、饶大山去各处军营,通知将领们,明日一早各带一队兵马、全副装备集合。

     寿春是淮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同时也是一座军事要塞,军事设施很齐全。

    在城北就有一处校场和练兵台,由夯土建造而成。

    次日秦亮与将士们聚集的地方,就在这里。

     人倒是来了不少,大概有几百人,但因武将们没见到孙礼,便不约束将士,整得一大群人闹哄哄的、在校场上不成队列。

     秦亮走上练兵台,环顾校场。

     只见那些中外军的兵卒着甲率很高,穿玄甲的比较多,但诸如两当铠、襦铠也不少,五花八门的全手工打造。

    甚至还有人的脖子上好像倒扣着一个铁痰盂,看起来有点滑稽,不过它确是有名字的、叫盆领。

     几乎每个人都有甲,无非是部分人的盔甲比较简陋,比如两档铠没有披膊,还有人穿着硬皮甲。

     中外军号称天下精锐,秦亮估计最主要的原因无非就是着甲率高、粮食供应稳定,这两个因素最重要。

    盔甲是极其关键的军备,所以朝廷管制盔甲、却不管刀剑。

     可知经济仍是军队的先决要素,哪怕在古代也不例外。

     这时有几个挎着各式兵刃的武将走上了练兵台,相互揖拜之后,秦亮皱眉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