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牧阿强 作品
第4章 权衡
《半个系统打全战》第4章权衡在线阅读
河州城,地处大坤河州平原,是北方难得的天然水草丰美肥沃地带,经过坤朝历任皇帝百余年建设,成为抗击北狄的前出支点和基地,是坤朝境内重要的产粮区,更提供了坤朝军马近六成的产出,也是靖安军主力大本营所在地,堪称“北境锁钥”。
除了军事上的不可替代,河州城也是坤狄二国民间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州腹地的布匹、粮食、果蔬,北狄的马匹、牛羊、木材,以及精通本国技艺的匠人,都是对方国家急需的紧俏货;而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更消减了两国爆发大战的可能性,这也是北境维系了近三十年和平局面可以印证的。
两国大环境下的和平不代表没潜藏着汹涌暗流,比如河州至卧虎岭一线屡禁不绝的匪患。
北狄——大坤民间贸易线在两国朝廷有意无意地默许下运行得热火朝天,但同样也带来了边境线上匪患的活跃,或者说这是近三十年两朝外交政策的副产品。
边境匪患活动几乎就像是两朝边军的翻版:灵活机动、狡兔三窟,在边境贸易线沿涂散布着大小十余股匪帮应时而动:今日你大坤剿匪形势严峻了便一窝蜂涌向北狄境内;彼时你北狄又来找麻烦便潜入回大坤境内躲避风头——就是吃准了两朝均不愿在剿匪一事上引起边军纠纷而挑起战端,坤朝礼部和北狄绥和司唯一做的就是谴责对方朝廷剿匪不力。
两国朝廷、民间商团和边境匪帮好似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平衡:两国朝廷没有因匪患撕破脸皮,民间商团没有因匪患猖獗而民怨沸腾,在可观的利润面前,被匪帮抢劫造成的损失还是可以忍受的,边境匪帮更没有“竭泽而渔”把自身陷入绝地。
这三日来,沈牧将过往防务资料结合秦川及军中老兵对匪情的介绍,再加上系统给予的便利,大致上把新安坞北到卧虎岭一线的匪帮势力调查了清楚:该线匪患有七八股,其中最大的一股号为“云津帮”,势力极盛时其众达千余人,不乏从南北二军中退伍的老兵,不同于小股匪帮的乌合之众,云津贼在南北两国境内均有巢穴,实为一大劲敌—便是沈牧现下有统御周边防区五支百人队之权,想要一月内肃平匪患也是力不从心。
这几日沈牧汇总了其他几个百夫长及低级幕僚的看法,现在
除了军事上的不可替代,河州城也是坤狄二国民间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州腹地的布匹、粮食、果蔬,北狄的马匹、牛羊、木材,以及精通本国技艺的匠人,都是对方国家急需的紧俏货;而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更消减了两国爆发大战的可能性,这也是北境维系了近三十年和平局面可以印证的。
两国大环境下的和平不代表没潜藏着汹涌暗流,比如河州至卧虎岭一线屡禁不绝的匪患。
北狄——大坤民间贸易线在两国朝廷有意无意地默许下运行得热火朝天,但同样也带来了边境线上匪患的活跃,或者说这是近三十年两朝外交政策的副产品。
边境匪患活动几乎就像是两朝边军的翻版:灵活机动、狡兔三窟,在边境贸易线沿涂散布着大小十余股匪帮应时而动:今日你大坤剿匪形势严峻了便一窝蜂涌向北狄境内;彼时你北狄又来找麻烦便潜入回大坤境内躲避风头——就是吃准了两朝均不愿在剿匪一事上引起边军纠纷而挑起战端,坤朝礼部和北狄绥和司唯一做的就是谴责对方朝廷剿匪不力。
两国朝廷、民间商团和边境匪帮好似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平衡:两国朝廷没有因匪患撕破脸皮,民间商团没有因匪患猖獗而民怨沸腾,在可观的利润面前,被匪帮抢劫造成的损失还是可以忍受的,边境匪帮更没有“竭泽而渔”把自身陷入绝地。
这三日来,沈牧将过往防务资料结合秦川及军中老兵对匪情的介绍,再加上系统给予的便利,大致上把新安坞北到卧虎岭一线的匪帮势力调查了清楚:该线匪患有七八股,其中最大的一股号为“云津帮”,势力极盛时其众达千余人,不乏从南北二军中退伍的老兵,不同于小股匪帮的乌合之众,云津贼在南北两国境内均有巢穴,实为一大劲敌—便是沈牧现下有统御周边防区五支百人队之权,想要一月内肃平匪患也是力不从心。
这几日沈牧汇总了其他几个百夫长及低级幕僚的看法,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