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政事繁忙,都不曾来寻过若若。

    朝会中,各国使臣会来晋安拜访,乃大临三年一度的盛会。

     是日,朝会盛行。

     各国的使臣纷纷捧了贺礼,乘着华盖马车入了晋安,沿着朱雀道悠悠行入宫中。

    宣铧帝与王公贵族,朝中重臣们坐在紫宸殿中,等候使臣来拜。

     朝臣中,临徽淡淡而立,与不远处的谢淮对视一瞬,便又轻轻别开了目光。

    谢淮回来了,可那又如何?一个瑾王的世子,终究得不到宣铧帝的信任。

     谢淮却一笑,侧目望了望殿门。

     正待此时,王大儒却忽然朝前一步,行礼道:“圣上,臣有本奏。

    ” 见是大儒,宣铧帝和煦道:“说罢。

    ” 王大儒笑了笑,缓缓道来:“听闻建安城的知府前段时日病去,如今官位空闲多日,百姓无人管辖。

    臣举荐鹿鸣书院的慕远之,前任此位。

    ” “……哦?” 宣铧帝沉吟一声,道:“慕远之为人稳重,文识过人,倒也不错……” 临徽闻言,面色却微微一变。

     建安城临于晋安,乃国之重地。

    他本想举荐自己的人当建安的知府,如此一来便能稳固势力。

    如今却被临御一派的王大儒抢先一步,打乱了他的步调。

     他本胸有成竹,因临御手下,并无适宜人选。

     如今王大儒却推举了慕远之……可慕远之何时起成了临御一派的人? 临徽面色微沉,忽地望向谢淮。

     谢淮面不改色,眸中淡淡,朝他一笑。

     “……” 临徽敛了敛眸,出列道:“父皇,慕远之乃院中夫子,虽文采斐然,一代绝伦。

    然他素来不议朝事,儿臣唯恐,他不能胜此重任。

    ” “儿臣却以为不然。

    ” 临御轻轻一笑,亦朝前行礼道:“夫子虽居于竹舍,心中却常怀天下,从前在院中念书时,便听得夫子道‘卧听萧萧竹,疑是疾苦声’。

    儿臣以为,建安知府一职,夫子再适宜不过,父皇为何不信夫子一次呢?” “……” 这二人各执一词,宣铧帝沉吟一声,却并未作答。

    不过于他而言,心中却更偏向于临徽,毕竟临御从前散漫惯了,些许对朝事还有些天真。

     然正待此时,殿外却传来一声宣唱:“南国太子携使臣前来拜访,奉上城池三座、黄金千两,绫罗百匹,珠玉十箱。

    ” 此话一落,殿中皆寂,满堂震惊。

     各国使臣确实会来拜访不错,可数十年来,是第一次有人奉上如此多的礼,不说其他,那三座城池便足以撼动四方了。

     南国的太子……等等,是不是有些熟悉? 宣铧帝亦是一默,半晌,才道:“宣。

    ” 众人回首,见殿门前,少年一身华服,容色无暇,眉眼温润如玉,缓缓行来,稳重道:“南国祝渚,前来拜访圣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