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山枣花 作品

三光政策

    行区扫荡,重点直指我第18集团军总部等大关所在地。

    日军进入这一地区后,大肆烧杀淫掠,制造了累累暴行。

     在晋绥边区,日军于1940年发动了春、秋、冬三次大扫荡,野蛮蹂躏该区人民。

     在山东区,1939年至1940年,日军千人以上兵力的扫荡达25次,其中万人以上的扫荡两次。

    1941年冬,日军以5万兵力扫荡山东区中心的临沂、留田,屠杀群众3000多人,烧毁房屋5000余间。

     从1938年底到1940年止,日军在华北解放区发动的千人以上大规模扫荡,达109次,使用兵力在50万以上,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急于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愈演愈烈。

    他们从华中调了两个师团到华北,加强进攻解放区的兵力。

    在进攻中,采用了囚笼政策、铁壁合围、淘水战术、蚕食政策等新的战术手段,并推行野蛮毒辣的三光政策,以彻底破坏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

    华北解放区的抗战进入了空前艰难困苦的阶段。

     1941年8月,日军集中5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和平西区进行扫荡,时间达两个月之久。

    11月,日军又以2万余兵力扫荡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区。

    在北岳区,日军在平山东黄泥一带残杀无辜群众500余人;在阜平、龙华奸**女近千人;在涞源东杏花村残杀20余人,还将村长等人的脑浆取出煮所所谓的开脑汤,逼迫群众喝下;在曲阳野北用机枪扫射死100多人。

    日军在北岳区的这将扫荡,总计残杀4500余人,烧房15万余间,抢走或烧毁粮食5800万斤,抢走牲畜1万余头。

     1942年,日军进一步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将冀南、冀东、冀中、晋冀豫地区作为重点扫荡地区,同时对其它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和扫荡。

    在藁无,日军杀害150余人,其中有一人被用枪托砸破脑袋,浇上三瓢开水,然后砸成肉饼;在白洋淀有50多个妇女被**,其中50岁以上的七人,11岁至15岁的八人。

    在这次大扫荡中,日军共捕杀冀中群众5万余人,日军还在冀中区先后修筑碉堡1635个,修公路、沟墙4860公里,根据地被分割成2670小块。

     日军在河南内黄县枣林村,用机枪屠杀男女老幼1300余人,并把一些尸体分别填入七八口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