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山枣花 作品

长官包子

    是,长官包子产生的背景,并不像它的味道那样美好。

    清光绪年间,袁世凯在山东围剿义和团革命运动,杀人放火,横征暴敛,逼得本来就很贫困的回民同胞有的下了关东,有的沿街乞讨,好一点的就做个小买卖糊口。

    “包子果子宰牛羊,吃五行来贩卖粮”就是那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在长官这个集镇上,摆摊的特别多,有包子、果子、点心、面条、火烧、馒头……,单是包子就有18家。

    在这些包子铺中,有的面白,有的个大,有的馅好,有的油多,口味各异,争奇斗艳。

    然集众家之长者,是张会立家的包子铺。

    他家因家境贫困,因而租了一间半屋,带领三个儿子来了个包子铺,经过十几年的细致琢磨,广证博采,创造出具有馅精味美,面白色晶特点的包子,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时誉名四方。

    又逢长官地处三县之交,集口越感越大,游市者无不以品尝长官包子为美意,食者又往往四处扬传,以致长官包子的名声越传越远,四周百里之内无人不晓。

    从长官本地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来说,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的中午,回民家家户户做包子,不仅自己一家吃,而且还给乡邻、亲友送去品尝。

    长官包子已经成了当地迎宾、待客、走亲、访友、欢度节日、回民拔斋、家庭改善生活、搞好睦邻关系、增强回汉同胞团结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