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半天没回过神儿来。

     到底是什么时候,给谁测了个什么字呢? 他想不起来也就不再想了,反正是福不是祸。

    这面新幌子送得正是时候,他正琢磨过了年要换一面新的呢。

     这面子新幌子用起来之后事,生意好象又好了不少,徐瞎子想,也许自己是沾了那位不知名的客人的贵气。

     有那么一回,寿王府的马车经过街口,车里的人盯着那铁口直断幌子看了好几眼。

     寿王妃梁氏问:“王爷看什么呢?” 寿王一笑,放下了车帘:“刚才街上那算命的,招牌上的四个字儿居然和皇上的字儿差不多——简直是一模一样!” 番外三补衣 白荣是个宦官。

     做宦官当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上对不起天地下对不起爹娘。

    可是荒年里为了捡条命,能混一口饭吃,还有不少爹娘把孩子割一刀,托人送去当宦官的。

    不指望他有朝一日能当大太监,能风光富贵,只是不能让孩子活活饿死在自己的面前。

     白荣记得很清楚,他的父亲就是饿死的。

    连年灾荒,村里的人饿死了不少。

    父亲临咽气时紧紧的揪住被角,不停的念叨:“我要吃馍,我要喝饭……” 那情形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可是现在想来依然清晰。

    每次想起,他都觉得胸口憋闷得难受。

     父亲为人太老实,不会偷不会骗……好不容易弄到一点能吃填肚子的,还都给了他。

    要不是临死的时候父亲神智已经不清楚,也不会一声一声的喊饿。

     所以白荣尽管已经成了内侍监的掌印太监,人人都要恭敬的称一声白公公,可他逢年过节给亲人上供的时候,从来都不忘单供一碟馒头,一大碗黍米饭。

     他现在有富贵,有权势,可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父亲临死时的情形。

    拥有再多,也无法弥补从前的遗憾。

     在宫中要活下来,多听,多看,多想,但是一定要少说。

    白荣在宫中几十年,看过了许多人的起起落落,他都默默的看着,记在心里。

    他心里到底埋了多少秘密,也许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了。

     他命中遇到过两位贵人。

     一位就是他师傅来公公。

     其实没人的时候,白荣都喊他干爹。

     宦官无儿无女,享不得天伦之乐。

    可是人哪,总是越没有什么,越想要什么。

    来公公待白荣是真的很好,就算是他真的有一个亲儿子,大概也就是这样了,白荣也特别乖巧听话。

     另一个就是淳宗皇帝刘衡。

    不,应该说是何皇后更确切一些。

     两人可以算得是贫贱之交,他那时候是小宦官,跑腿儿干杂活儿的。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