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校原作 作品
第41章
①“代”前手稿有“替”’,②“果”前原有“若”③“其”
手稿无。
白(乐天)吴(梅村)优劣(4358)甲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①,只“小玉双成”四字②,才 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③。
白吴优劣即于此见。
不独作诗为然, 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①“所隶之事”,手稿原作“不隶一事”,②“只”前原有“所 用者”。
“字”前原有“代”。
③“办”,作“可”,原作“能作”。
双声、蠢韵有助于词的音律美(15删2)丙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 知二者为何物。
乾嘉间,吾乡周松蔼①先生(春)著《社诗双声叠韵谱 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
其言曰:“两字同母,谓 之双声。
两字同韵,谓之叠韵。
”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 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 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伽蓝记》之“狞奴 慢骂”,“狞”奴”二字皆从n得声,“慢骂”二字皆从m得声是也。
) 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
(如梁武帝之②“后牖有朽柳”,“后牖有” 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
刘孝绰之“梁皇长 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
)自李淑《诗苑》伪造 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 用之于词。
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 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惜世之③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①“蔼”当作“霭”②“之”,幼安本缺。
③“世之”原作“白 石玉田诸家”。
“叠韵亦不拘乎上去三声”(16删3)丙 昔人①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
白(乐天)吴(梅村)优劣(4358)甲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①,只“小玉双成”四字②,才 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③。
白吴优劣即于此见。
不独作诗为然, 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①“所隶之事”,手稿原作“不隶一事”,②“只”前原有“所 用者”。
“字”前原有“代”。
③“办”,作“可”,原作“能作”。
双声、蠢韵有助于词的音律美(15删2)丙 双声叠韵之论盛于六朝,唐人犹多用之,至宋以后则渐不讲,并不 知二者为何物。
乾嘉间,吾乡周松蔼①先生(春)著《社诗双声叠韵谱 括略》,正千余年之误,可谓有功文苑者矣。
其言曰:“两字同母,谓 之双声。
两字同韵,谓之叠韵。
”余按,用今日各国文法通用之语表之, 则两字同一子音者谓之双声,(如《南史?羊元保传》之“官家恨狭, 更广八分”,“官家更广”四字皆从K得声,《洛阳伽蓝记》之“狞奴 慢骂”,“狞”奴”二字皆从n得声,“慢骂”二字皆从m得声是也。
) 两字同一母音者谓之叠韵。
(如梁武帝之②“后牖有朽柳”,“后牖有” 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
刘孝绰之“梁皇长 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ian也。
)自李淑《诗苑》伪造 沈约之说,以双声叠韵为诗中八病之二,后世诗家多废而不讲,亦不复 用之于词。
余谓苟于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 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惜世之③专讲音律者尚未悟此也。
①“蔼”当作“霭”②“之”,幼安本缺。
③“世之”原作“白 石玉田诸家”。
“叠韵亦不拘乎上去三声”(16删3)丙 昔人①但知双声之不拘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