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太阿年哥 作品
第226章
哥堂嫂穿衣裳都很正常的。
魏宇薛怀还请教了大堂兄一回北京的流行,魏杰笑,“像一般上年纪的长辈,像我爸,也就是阿宇你大伯、阿怀你大舅,他们这样年岁的,一般还是穿长袍的比较多。
有时尚一些的穿西装。
像我这样年纪的,一般就是中山装和西装,长袍偶尔也穿一穿。
你们昨天穿的也不难看。
” 魏宇道,“衣裳还成,就是那个黑色的瓜皮帽,没见人戴。
” 魏杰忍俊不禁,“那个瓜皮帽啊,二十年前就没人戴啦。
美国有卖那种帽子的吗?我还以为你们在美国都穿长袍马褂哪。
” 几个孩子就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大姐先前是怎么忽悠他们的事跟堂兄堂姐说了,凡听者无不哈哈大笑。
魏时出来往老太太屋里瞧一眼,见还没动静。
魏银道,“昨儿半宿还听着咱妈咯咯咯的笑哪,也不知说什么,那么高兴。
” “让老太太睡吧。
好好歇两天,坐这大半个月的船,没有不累的。
”魏时整整衣领。
看孩子们都起来了,魏时笑,“我听说美国那里什么都有,中餐馆也有,不过,到底是咱们老北京的东西地道。
你们这得多少年没吃过咱们老北京的早点了,昨儿晚上阿杰媳妇还问早餐怎么准备,我说咱们就去胡同口的早点摊子上去吃。
让孩子们也尝尝老北京的正宗口味儿。
” 孩子们都很高兴,就是魏年魏银陈萱大妹这几人,也都无不想念家乡的吃食。
就是魏年那句话,美国什么都有,炸油饼门钉烧饼什么的也有地方吃,可就觉着不是这么个味儿。
于是,一大家子忽啦啦啦的往外头吃早点去了。
于是,待魏老太太、魏金、魏心祖孙三个起床后,看到的就是个空荡荡的家了…… 人哪?人都哪儿去了! 第212章番外小团圆之五 魏老太太魏金魏心祖孙三个洗漱好,一大家子就吃饭回来了,魏宇薛怀都是头一回吃这正宗北京小吃,除了那个叫豆汁儿的十分喝不下去外,魏宇特喜欢豆腐脑,薛怀说面茶好吃,连一向秀气斯文的魏宏都吃了好几个焦圈儿,跟妈妈说这个焦圈儿跟美国的油条不一样的味儿,这个又松又软。
薛佳跟着附和点头。
魏时很高兴的说,“多是见人出国留学,回国后国语说的乱七八糟,中间总要夹几个洋词汇不可,就是国内的饭食也多有吃不惯的。
你们这个,倒不是如此。
” 魏年道,“哪儿就至此,乡音还能忘的。
就是在美国,家常也是吃中餐比较多,在家也是说咱们北京话,哪有出去几年把家乡话都忘了的。
” “这样才好。
”魏时并不反对出国留洋,但是那种在国外呆个三两年就变成假洋鬼子的,魏时也是不喜的。
如今弟弟家还是老北京本色,魏时就很欢喜,与魏年道,“一会儿去铺子里坐坐,李掌柜赵掌柜听说你要回来,多少天前就念叨着哪。
” “咱们这刚回来,总要聚上一聚的。
铺子里生意往来,去了反是耽搁柜上,哥,不如晚上我在东兴楼做东,叫上赵掌柜李掌柜两家人,一起聚一聚。
”魏年请客一向喜欢在饭庄子,省得在家杯碗盘碟的麻烦。
“真个刚回来,不晓得如今城中形势。
”魏时笑,说着叹口气,“你们刚走没几年,日伪时期,东兴楼便
魏宇薛怀还请教了大堂兄一回北京的流行,魏杰笑,“像一般上年纪的长辈,像我爸,也就是阿宇你大伯、阿怀你大舅,他们这样年岁的,一般还是穿长袍的比较多。
有时尚一些的穿西装。
像我这样年纪的,一般就是中山装和西装,长袍偶尔也穿一穿。
你们昨天穿的也不难看。
” 魏宇道,“衣裳还成,就是那个黑色的瓜皮帽,没见人戴。
” 魏杰忍俊不禁,“那个瓜皮帽啊,二十年前就没人戴啦。
美国有卖那种帽子的吗?我还以为你们在美国都穿长袍马褂哪。
” 几个孩子就你一言我一语的把大姐先前是怎么忽悠他们的事跟堂兄堂姐说了,凡听者无不哈哈大笑。
魏时出来往老太太屋里瞧一眼,见还没动静。
魏银道,“昨儿半宿还听着咱妈咯咯咯的笑哪,也不知说什么,那么高兴。
” “让老太太睡吧。
好好歇两天,坐这大半个月的船,没有不累的。
”魏时整整衣领。
看孩子们都起来了,魏时笑,“我听说美国那里什么都有,中餐馆也有,不过,到底是咱们老北京的东西地道。
你们这得多少年没吃过咱们老北京的早点了,昨儿晚上阿杰媳妇还问早餐怎么准备,我说咱们就去胡同口的早点摊子上去吃。
让孩子们也尝尝老北京的正宗口味儿。
” 孩子们都很高兴,就是魏年魏银陈萱大妹这几人,也都无不想念家乡的吃食。
就是魏年那句话,美国什么都有,炸油饼门钉烧饼什么的也有地方吃,可就觉着不是这么个味儿。
于是,一大家子忽啦啦啦的往外头吃早点去了。
于是,待魏老太太、魏金、魏心祖孙三个起床后,看到的就是个空荡荡的家了…… 人哪?人都哪儿去了! 第212章番外小团圆之五 魏老太太魏金魏心祖孙三个洗漱好,一大家子就吃饭回来了,魏宇薛怀都是头一回吃这正宗北京小吃,除了那个叫豆汁儿的十分喝不下去外,魏宇特喜欢豆腐脑,薛怀说面茶好吃,连一向秀气斯文的魏宏都吃了好几个焦圈儿,跟妈妈说这个焦圈儿跟美国的油条不一样的味儿,这个又松又软。
薛佳跟着附和点头。
魏时很高兴的说,“多是见人出国留学,回国后国语说的乱七八糟,中间总要夹几个洋词汇不可,就是国内的饭食也多有吃不惯的。
你们这个,倒不是如此。
” 魏年道,“哪儿就至此,乡音还能忘的。
就是在美国,家常也是吃中餐比较多,在家也是说咱们北京话,哪有出去几年把家乡话都忘了的。
” “这样才好。
”魏时并不反对出国留洋,但是那种在国外呆个三两年就变成假洋鬼子的,魏时也是不喜的。
如今弟弟家还是老北京本色,魏时就很欢喜,与魏年道,“一会儿去铺子里坐坐,李掌柜赵掌柜听说你要回来,多少天前就念叨着哪。
” “咱们这刚回来,总要聚上一聚的。
铺子里生意往来,去了反是耽搁柜上,哥,不如晚上我在东兴楼做东,叫上赵掌柜李掌柜两家人,一起聚一聚。
”魏年请客一向喜欢在饭庄子,省得在家杯碗盘碟的麻烦。
“真个刚回来,不晓得如今城中形势。
”魏时笑,说着叹口气,“你们刚走没几年,日伪时期,东兴楼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