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了想,便说了句,“我看这旗袍倒比大褂省料子。

    ” “可不是么。

    ”魏银一向聪明伶俐,见陈萱这样说,她当即道,“平时裁件大褂得多少料子,做件旗袍能用多少,省下好些哪。

    别个不说,剩下的料子,做个枕套都够了。

    ” 魏老太太从点心匣子里拿出个油纸包,掰了半块黄油枣泥饼给魏云,瞥魏银身上棉旗袍一眼,却是不大信,“咱们大褂都短,这旗袍是要到脚面的,能省什么料子?” “大褂短什么啊,短也得到膝盖骨这里。

    再说,这大褂,又肥又大,宽衣大袖的,难道不废料子?亏妈你成天精打细算,怎么在这上头就粗心啦?”魏银抓住时机,还拿陈萱举例,“你看我二嫂这一身,要是改成旗袍,左右这么一掐,袖子这么一收,就是旗袍长些,娘你算算,是不是也是省的?要我说,以后家里都做旗袍才好,不为别个,省钱。

    ” 魏老太太对于旗袍不大看得惯,对于省钱则有些心动,“你大嫂二嫂成天干活,你这旗袍裹着身子,多紧巴啊,我就怕她们穿不惯。

    ” “这有什么穿不惯的?”魏银收拾自己的针线篓,一面道,“咱们房东太太、姨太太,都是穿旗袍,洗衣烧菜,哪样不做?他家又没老妈子!再说,我这旗袍一点儿不紧,现下都穿这样的。

    就是开始不习惯,穿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何况,这不是为家里省钱么。

    大嫂二嫂肯定都愿意的!” 陈萱倒没有特别想穿旗袍的心,她觉着自己以后还是要回乡下,乡下没女人穿旗袍,倒是李氏,早想换旗袍穿了。

    就像先前小姑子说的话,现下北京城里,一般都是下人老妈子会穿大褂,也就是她家,婆婆来北京前在乡下养成的审美,一直是穿大褂,李氏老实,只好婆婆喜欢什么她穿什么了。

     见小姑子这般说,李氏不由升出几分期待。

     魏老太太在为家里省钱过日子这方面也没大犹豫,便道,“既然这旗袍子省料子,以后就做这个穿吧。

    ” 李氏连忙应了,魏银道,“早该这样了。

    ” 魏老太太道,“正好有几块你大姐拿过来的绸缎子,明儿裁剪了,给我做一身旗袍子。

    ”这话是同李氏说的。

    魏老太太的衣裳鞋袜,多是李氏动手。

    不过,似是想到年下李氏事多,魏老太太便又改了主意,看向陈萱,“阿萱给我做吧,你要不会裁剪,叫阿银帮你,阿银裁的好,你做就成。

    ” 陈萱应了,魏老太太做旗袍的事,就交给了陈萱。

     魏银十分手巧,魏老太太的尺寸都不必量,她便帮着把料子裁好了。

    魏银私下还说,让陈萱把她出嫁时的穿的旗袍找出来,帮陈萱改一改,改成北京城流行的样式。

    陈萱给魏老太大做衣裳,魏银给陈萱改旗袍样式,魏银说起衣裳头头是道,“以前的旗袍,大家都穿曲襟的。

    现在不一样了,流行起方襟来。

    可惜咱家不做呢料子,要是咱家铺子做呢料子,咱们再一人做身呢料子大衣才好。

    我听说,上海那边冬天,很多女人都是里头穿薄薄的,那种夹了一层丝棉的旗袍,外面一件呢料子大衣,还要配上毛葺葺的狐狸领子,想想就觉着好看。

    ” “那呢料子,卖的比毛皮都贵。

    穿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