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曾书瑶 作品

第4章

    荷包来找水产品票呢,他就先一步跑了过去,凭借着年轻人的速度,排在了第二个。

     是的,有个一直蹲在门市口的老太太,人已经上了年纪,速度却是丝毫不慢,一马当先地排在了首位。

     她买鱼的时候,于晚菊才走了过来,把水产品票和钱都塞到了徐元手里:“这个月的票,全买成鱼!” 他们家五口人,每人每月有一斤的平价水产品供应票,一次性买五斤鱼是多了点儿,但这次是刚好碰上了,要是这个月冷库不来货了呢?当月的票不就作废了? 与其浪费了票,倒不如换成实打实的东西,就算这两天吃不完,腌成咸鱼保存起来,留到过年的时候吃,也能给家里多添一道菜啊! 显然,徐元是十分相信他奶当家做主了近四十年的经验的,没有丝毫迟疑,接着那个老太太就把钱和票递了过去:“同志,要五斤鱼!” 这次运来的都是大黄鱼,大小还算均匀,鱼身上带着冰层,在门市部买东西,没有挑的说法,售货员随手抓起五条鱼搁在称上,超出了一两,拿刀割掉一条鱼尾巴,正正好。

     于晚菊像变戏法儿似的从身上掏出一个网兜来,撑开后,售货员把鱼扔了进来,钱找给了徐元。

     大黄鱼三毛五一斤,这就一下子花了一块七毛五,听起来有点儿心疼,但是在看到这五条鱼的时候,这一丝心疼就又烟消云散了。

     他们这是在内陆,考虑到从沿海地区的运输成本和用冷库的存储成本,水产品的价格会稍微高一些,但也比猪肉便宜就是了。

     绕过已经排起了长队的买鱼队伍,祖孙俩进了副食品商店,买了两斤鸡蛋。

     在路过卖水果的地方时,想着孙子生病了,于晚菊狠狠心,买了两斤梨。

     就这种不顶饱、全是水分的东西,还敢卖一毛钱一斤,老太太属实不能理解,看徐元接过了梨,就拉着他走出了副食品商店的大门,似乎是怕再多停留一秒,就又不知不觉地花出去一笔“冤枉钱”了。

     回到钢厂家属院,刚走进筒子楼,就有眼尖的人瞧见了网兜里的鱼,赶忙跟于晚菊打听道:“今天副食品商店来鱼了吗?” 都在同一栋楼里住,于晚菊把楼上楼下的这些人早就认全乎了,跟人打招呼的时候笑眯眯的:“对,我瞅着这次来的鱼不少,你要是想买,这会儿赶过去应该还来得及。

    ” 听到这话的人都有几分意动,对视一眼,也顾不上跟于晚菊继续说话了,草草收拾了一下就匆匆出门了,步子迈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