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香贺松柏 作品

第219章

    他再也不用体验那种时时刻刻被人勒着脖子的滋味了。

     很快他发了电报,让乡下的姐夫赶紧给养猪场走正规的流程,注册商标。

    紧接着,他和李忠两个人成立了一个简陋的建材工厂。

     十一届三中全会里有涉及城市建设的内容,身在建筑系的贺松柏瞄见了商机,他和李忠掏出了自己的积蓄在郊外建起了工厂,招揽了一大批b市的流动人口。

    说来也是尝到了政策的甜头,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多的鼓励和帮助。

     贺松柏顺利地注册了“香柏”这个商标。

     李忠瞅见了它,暗地里默默摇头感叹,“何必。

    ” 79年的春天,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的决定。

    那一天,对于贺松柏来说是特殊的一天,他感觉自己这辈子的好运气仿佛都用在了大学。

    好消息接二连三,令人雀跃令人欢喜。

     但这无疑却是他在这几年听到过的最值得开心的喜事之一。

    令贺松柏有种如释重负、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个帽子,曾经沉重得跟大山一般压得他不堪重负,夹起尾巴做人。

    连念个大学他都低调谨慎,从不与人交恶,唯恐错失了念书的良机。

    这让他不禁地想起了第一次谈对象的时候,因为成分问题而自卑自弃的自己,他不禁微笑起来。

     很快他发电报告诉了乡下的老祖母,他几乎不用想都可以预见,老人家接到电报的时候那副老泪纵横的模样。

     不过贺松柏的预想肯定是落空了,因为李阿婆早就从红星收音机里收听到了这个“摘帽”的新闻,当时老人家激动得热泪盈眶、年过古稀却还忍不住嚎啕大哭。

    接到孙子发电报的时候,李阿婆正被女婿背着,一家人给她逝去的先夫、爱子立墓碑,修葺墓穴。

     贺家后的那个小山坡,耸着两个鼓包包,却从来没有墓碑,每到清明,土包上会压着几片白纸。

    今年终于立上了墓碑,清晰地刻下了主人的名讳,他们的墓志铭是阿婆熬了两宿亲自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