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所以,他对游历过天下的人,总会高看一眼。

     果不其然,夕阳西下,宾客散尽,公子和谢浚仍留在亭中。

    二人果然聊得投机,以兄弟相称。

    眼见着天色要暗了,公子也迟迟不提离开的事,还让我在旁边烹茶。

     “元初看新安侯这富春园,可算得好?”谢浚斜倚凭几,对公子道。

     公子四下里望了望,道:“新安侯为造此园,极尽豪奢,自然是好。

    ” 茶汤在釜中翻滚,我盛出来,端到案上。

     谢浚将茶盏接过,往上面轻吹一口气。

     “你看那楼台,名玉露阁。

    ”他道,“传闻其中沉香铺地,珠玉饰壁,新安侯将最美的婢妾置于此阁之中,每日锦衣玉食,声色娱情。

    ”说罢,他看着公子:“元初看来,那婢妾享尽荣华,可算得人生之幸?” 公子思索片刻,道:“便是享尽荣华,也不过婢妾。

    ” “你我亦如此。

    ”谢浚意味深长,“若安然其中,也不过笼中雀鸟,一世碌碌,徒有声名。

    ” 公子道:“子怀兄当年远游,便是因此么?” 谢浚笑了笑:“其实非也,我当年远游,实为寻一人。

    ” 公子好奇:“哦?何人?” 谢浚浅抿一口茶,道:“元初可知璇玑先生?” 我听到这几个字,一怔。

     “璇玑先生?”公子道,“那个曾为高祖作谶的异人?” “正是。

    ” 公子更是惊奇:“子怀兄莫非是去寻他?” 谢浚笑了笑:“璇玑先生名震天下,可惜踪迹难寻,现身之期亦不定,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

    那年我听闻他在会稽山中作谶,便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何等人物。

    可惜遍寻不见,颇为遗憾。

    ” 公子道:“朝廷毁禁谶纬,璇玑先生或许是为避祸。

    ” 谢浚道:“元初有所不知,朝廷毁禁谶纬,正是因那年璇玑生所作谶语而起。

    ” 公子看着他,讶然。

     谢浚喝一口茶,道:“那年,璇玑先生现身,作谶言曰‘天下三世而乱’。

    此言出后,天下震动,朝廷随后便下令禁绝谶纬。

    我当年去会稽山中寻璇玑先生,亦是因为此事,可惜去得太晚,他已不见踪影。

    ” 公子了然,眉头凝起:“如此缘由,弟竟不曾听闻。

    ”说罢,他想了想,道,“不过既无人见过璇玑先生,这谶言或许是传闻,不过无中生有。

    ” 谢浚颔首:“若无人为证,我亦是此想。

    不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