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风明不详 作品
第32章
四月初三开始,一连七天,佛都将搭建法场,迎接少林寺收藏供奉的金佛、佛骨、七彩舍利等供人礼敬,接受信徒浴佛、献花、献果、供僧,四方朝圣者络绎不绝。
同时更开七处法会,请文殊院的经僧讲经说课,听众当中亦不乏武林各门派大佬。
这段時日文殊院负责讲经说课,与信徒酬答,普贤院维持治安,巡守寺宝,观音院接待内外贵宾,地藏院搭建各式法会及分配用度,可说是少林寺最繁忙辛苦的一个月。
最清闲的唯有一个人,藏经阁的注记僧了净。
注记僧的工作,是负责登记自藏经阁内借书的僧众,遇到不还的,上禀催讨。
所以了净的工作也就是在藏经阁前负责注记一下而已,要说无聊,这可能是少林寺最无聊的工作之一。
每逢佛诞日,寺内外僧人忙成一片,通常无人前来借阅书籍,了净又比平常更得清闲。
他已是堂僧,不需洒扫,每日用完早膳,就是看书,再来便是练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但今年的了净并不清闲,他有一桩心事。
关于明不详的一桩心事。
了净注意到明不详,最早是从明不详惊人的借书速度开始。
藏经阁规定,每人一次只能借阅两本。
明不详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借还。
了净不知道他是真的看完了还是随意浏览,总之,明不详每隔两三天便会来借书,借的种类不等,多是佛经,也有各类杂书。
他开玩笑地问过明不详几句,明不详只说:“看完了。
看不懂的,看多了就懂了。
” 日久之后,他也不以为意。
第二次注意到明不详,是从卜龟跟他借第一本经书开始。
他很意外,于是跟卜龟打了招呼,对他说:“经文里遇到疑难,可来问我。
” 他知道卜龟不识字,从这件事上他开始注意卜龟,从卜龟跟明不详的往来中看出,是明不详教卜龟识字。
接着他看到正见堂众弟子的改变。
他叹息过卜龟踏错了路,觉得这是一桩不幸的悲剧。
引起他注意的是去年的一件小事。
一名正业堂的堂僧借了本《拈花指法》。
这是上堂武学,出自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讲究的是指力一出,着若无迹,有时击中对手时,对手恍然不觉,连自己受伤都不知道,是需要八堂住持以上首肯才能修习的武功。
他见过了觉寂住持的手谕,从神通藏把密笈取出,翻阅检查时
同时更开七处法会,请文殊院的经僧讲经说课,听众当中亦不乏武林各门派大佬。
这段時日文殊院负责讲经说课,与信徒酬答,普贤院维持治安,巡守寺宝,观音院接待内外贵宾,地藏院搭建各式法会及分配用度,可说是少林寺最繁忙辛苦的一个月。
最清闲的唯有一个人,藏经阁的注记僧了净。
注记僧的工作,是负责登记自藏经阁内借书的僧众,遇到不还的,上禀催讨。
所以了净的工作也就是在藏经阁前负责注记一下而已,要说无聊,这可能是少林寺最无聊的工作之一。
每逢佛诞日,寺内外僧人忙成一片,通常无人前来借阅书籍,了净又比平常更得清闲。
他已是堂僧,不需洒扫,每日用完早膳,就是看书,再来便是练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但今年的了净并不清闲,他有一桩心事。
关于明不详的一桩心事。
了净注意到明不详,最早是从明不详惊人的借书速度开始。
藏经阁规定,每人一次只能借阅两本。
明不详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借还。
了净不知道他是真的看完了还是随意浏览,总之,明不详每隔两三天便会来借书,借的种类不等,多是佛经,也有各类杂书。
他开玩笑地问过明不详几句,明不详只说:“看完了。
看不懂的,看多了就懂了。
” 日久之后,他也不以为意。
第二次注意到明不详,是从卜龟跟他借第一本经书开始。
他很意外,于是跟卜龟打了招呼,对他说:“经文里遇到疑难,可来问我。
” 他知道卜龟不识字,从这件事上他开始注意卜龟,从卜龟跟明不详的往来中看出,是明不详教卜龟识字。
接着他看到正见堂众弟子的改变。
他叹息过卜龟踏错了路,觉得这是一桩不幸的悲剧。
引起他注意的是去年的一件小事。
一名正业堂的堂僧借了本《拈花指法》。
这是上堂武学,出自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讲究的是指力一出,着若无迹,有时击中对手时,对手恍然不觉,连自己受伤都不知道,是需要八堂住持以上首肯才能修习的武功。
他见过了觉寂住持的手谕,从神通藏把密笈取出,翻阅检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