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风明不详 作品

第47章

    觉空道:“我会尽力保他不死。

    ” 了净心上一块大石顿时落了地。

    觉空是俗僧之首,只要他允诺,俗僧便不会追究,方丈料想也会从轻发落。

     他对觉空道:“首座即便不信我说的话,也请务必注意明不详这个人。

    ” “知道了。

    ”觉空挥手制止他说下去,“贫僧会注意。

    ” 说完,觉空便踏步而去,再未回头。

     了净松了口气,离开了小屋。

     他一路走,一路想,突然明白,觉空料到他担心师父,不肯远离,绝不会询问僧众,于是派人乔装成樵夫模样引他现身。

    这样说来,这普贤院首座确实心思缜密。

    一转念,倏然一惊。

     “这小屋该是俗僧他们私下商议事情的所在。

    这樵夫对佛都环境十分熟悉,可见是佛都居民,要找到我,他派出去的也绝不止这一个。

    那这佛都当中,到底有多少觉空的手下?他安排这么多手下潜藏在佛都,又是为什么?” 他望向小屋的方向,心里打了个突。

     不管如何,他已经向觉空说过明不详的事情,他如此精明干练,应该能制衡那妖孽。

     他想起明不详,对这个人,至今他仍无法捉摸。

     然而了净却不知道,觉空并未把他的话当真。

    对觉空而言,明不详只是了净绞尽脑汁,串连近来寺中大事,编织出来脱罪的借口。

    这弟子确实聪明,能把这么多事串在一起,可惜就是情节太过离奇。

    且不说别的,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怎么有办法引起正俗之争? 引起正俗之争的,不是明不详,而是少林寺的陈规。

    而那源头,早在明不详出生之前,五十年前,甚至九十年前,更早更早之前,便已埋下。

     作为俗僧之首,少林寺实质上的第二把交椅,他的念想一直没有变过。

    早在五十年前少嵩之争结束,还年幼的他拜入最早的五名俗僧门下时,便已确立。

     ※※※ “觉如罪刑重大,众怒难平,非处极刑不可。

    ” 方丈院的议堂中,觉空笔直的腰杆挺立。

    这个人,随时便如一把没有收鞘的利剑,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他摄人的锋芒。

     方丈觉生道:“包庇弟子,罪不至死。

    ” 觉空道:“挟持住持,难道也不至死?” 觉空一双冷目环顾四周。

     膳堂上的斗殴只是开端,正俗之争宛如一张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觉如与觉观是俗僧易名的倡议者,假若觉如不死,俗僧的岔愤难平。

    反之,觉如死后,还可重议俗僧易名之事,最糟,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