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风明不详 作品

第224章

    “人有旦夕祸福,一首曲子又如何说得尽这世事须臾变幻?昨夜听了个故事,甚有感慨,所以重取琴来,想再谱断章,可翻来覆去总不知如何着手。

    ” “想必是一个曲折的故事,才让谢公子记挂。

    ”明不详道。

     “一名少年遭逢家变的故事。

    ”谢孤白请明不详上座,道,“那故事的主人正是与你同行的朋友,杨衍杨少侠。

    ” 他缓缓说起杨衍的故事,一个无依无靠的灭门种仅凭一腔血性,要挑战一个永不可能复仇成功的对象。

     说完故事,他问:“以杨兄弟之力薄要对抗整个华山,天下还有比这更螳臂挡车的事吗?要是一般人,早就放弃报仇,可却也有如他这般坚毅痴妄,一意孤行的人。

    你说,这一首《天之下》如何说得尽这天下变化,芸芸众生?” 明不详起身取琴,放到桌上,道:“我本以为先生是个寡言的人,原来也健谈。

    ”说着,他先在琴弦上拨了几下,随即手按琴弦,竟然重新弹起了方才谢孤白所弹的那曲《天之下》,且一音不差。

     “这曲子先说的是庄严世界中出了一名妖魔,招集世间受尽委屈的怨魂,纵有不平剑,难斩世间冤,彼时鼠辈横行,豪杰因缘际会,终至揭竿而起,引得一场大战,尸横遍野,英雄埋骨,虽保一时平安,但怨魂仍有不甘。

    ” 他接着又弹了一小段,这是之前谢孤白没有继续作下去的部分,只听他奏出一片宁静祥和,宛如梵呗,尽弥杀气,似乎冤魂将要重归尘土,此后再无纷争。

    这段曲调曲风突变,却又接得严丝合缝,与前曲浑然天成,似乎便要以此做结,明不详弹得入情,猛地一挑,“锵”的一声,琴弦乍断。

     谢孤白叹道:“少侠当真国手,最后这一段以佛法教化众生,离苦得乐,方得宁静,若不是弦断,当可以此作结。

    ” 明不详道:“若在此作结,未免虎头蛇尾了。

    ”他想了一会,才道,“果然芸芸众生,一曲难以尽谱。

    想靠着佛法普度众生也太自以为是,污了这曲子。

    ”他问谢孤白,“梵唱若无法教化众生,这之后又当如何续曲?” 谢孤白摇摇头,反看向明不详。

     明不详也摇摇头,站起身来:“我在襄阳帮呆得久了,杨兄弟回武当,李兄弟又与你们有旧,我与你们同行也不便,李兄弟回来时,转告他我先行一步。

    ” 谢孤白问:“少侠欲往何方?” 明不详道:“我本要回少林,之后,应该还是要回少林。

    ”他走到门口,转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