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娘整理 作品
第48章
针脚密实,颜色鲜亮,栩栩如生。
俞婉是个针线上苦手的,最羡慕人家鲜亮的活计,当即夸道:“婶子好鲜亮的活计,比我们店里收得都好些,拿去卖恐怕也要十个钱一双呢。
” 十三婶不是没有想过拿这些东西去卖,一来没有门路,贸然去问针线成衣铺子,只会被狠狠压价,恐怕本钱都不保。
二来这些东西家家户户妇人都会做,并不稀奇,卖得人极少。
但俞婉既然这样说,肯定是有,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不值当什么,之前也有拿去卖,自己穿都用结实的料子,加上纳一双底子得要一天功夫,那些铺子只肯给五个钱,不如留着自己用。
”⑨⒉⒋①⒌⑦⒍⑸⑷佬阿咦群每′日吃肉 这一家子五个孩子,最大的是个女孩名叫寇言。
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小小年纪早知家里不易,时常惦记着银钱。
依偎在俞婉身边听她说话,不免向往。
回去的路上,寇冲也跟她商量十三叔家里的事情,与其时常贴补,不如帮忙找份事情做,才是长久之计。
俞婉早已经想好了,寇言看着还算机灵聪慧,不如将她安排进作坊帮工,给一份工钱,或者去铺子打杂,不管她做事好不好,好歹解决一个人的口粮。
寇言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名叫寇智,入伍年纪太小,找地方当学徒又有契约管着,不好安排。
正好家里守门的只萱草爹一个,叫他带着寇智,见见人来人往,学些人情世故,吃住就在家里。
还有十三婶,针线活是真漂亮,做鞋子费功夫费眼睛,不如做些香囊香袋,放在聚宝阁,中间的利钱她就不抽了,总能赚点单薄的家用。
俞婉一样一样数着,将十三叔家里能用得上的劳力安排地妥妥当当,又实惠又好应付,也算用心。
寇冲坐在她身边,看她红嘟嘟的嘴巴噼里啪啦说着,爱得不行,将人圈在怀里,心里热乎乎的。
十三叔从军那些年,家里照样不好过,只靠十三婶撑着。
那时候两家是邻居,十三婶对他跟妹妹都不错,过年了还给他跟妹妹扯衣裳,娘不在家的时候,哪怕煮一锅稀饭,也记得喊他们兄妹去吃,寇冲一直记得。
俞婉却不晓得这些事,她惦记十三叔家里,纯粹因为他家人好。
上一次帮了二两多银子,又是给她送野菜又是送鞋袜,这样的亲戚值得来往。
寇冲用力抱着俞婉,吸她发间熟悉的馨香,“你看到十三叔家隔壁的房子吗?还记不记得那里。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今儿一看,当初到他头顶的围墙只到腰间,风雨侵蚀,黄泥墙颓败,早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可他总还清楚记得那一天。
俞婉打个哈欠,一身又软又酸的,靠着免费的人肉垫子昏昏欲睡,“不记得。
” “那里是我十一岁之前的家,十一岁之后搬去大柴村就没回去过。
”他这辈子太早尝试酸甜苦辣,入伍从军后居所不定,从未觉得什么地方值得留恋,此时一个‘家’字出口,忽觉得安定下来。
怀里这个,就是他往后的家了。
马车慢悠悠地走,俞婉昏昏欲睡,根本没仔细听他说什么,听到也不会放在心上。
寇冲干脆将俞婉抱起来,横放在自己腿上,叫她睡得舒服,下巴贴住她光洁的额头,玩笑道:“我走了,家里就交给你了。
娘经常参加的那些聚会,你要想去就去玩,不想去就不用理。
” 俞婉是不打算参与寇家的外交,可年底寇家、周家来到化隆县安家落户。
周夫人长袖善舞,若是跟胡杏娘打起擂台,俞婉作为胡杏娘天然的盟友,到时候一荣俱荣,肯定无法置身事外,心里想着躲清闲,该去的场合还是要露面的。
一想到要见前世那些人,就觉麻烦,她嘟嘟囔囔道:“你说的好听,就算你如今的身份跟县令平级,不说底下的几位千户、百户、总旗,上头还是同知、佥事、指挥使、守备,我还能不理人家吗?”既然处于这个位置,有些人情世故是免不了的。
俞婉是个针线上苦手的,最羡慕人家鲜亮的活计,当即夸道:“婶子好鲜亮的活计,比我们店里收得都好些,拿去卖恐怕也要十个钱一双呢。
” 十三婶不是没有想过拿这些东西去卖,一来没有门路,贸然去问针线成衣铺子,只会被狠狠压价,恐怕本钱都不保。
二来这些东西家家户户妇人都会做,并不稀奇,卖得人极少。
但俞婉既然这样说,肯定是有,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不值当什么,之前也有拿去卖,自己穿都用结实的料子,加上纳一双底子得要一天功夫,那些铺子只肯给五个钱,不如留着自己用。
”⑨⒉⒋①⒌⑦⒍⑸⑷佬阿咦群每′日吃肉 这一家子五个孩子,最大的是个女孩名叫寇言。
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小小年纪早知家里不易,时常惦记着银钱。
依偎在俞婉身边听她说话,不免向往。
回去的路上,寇冲也跟她商量十三叔家里的事情,与其时常贴补,不如帮忙找份事情做,才是长久之计。
俞婉早已经想好了,寇言看着还算机灵聪慧,不如将她安排进作坊帮工,给一份工钱,或者去铺子打杂,不管她做事好不好,好歹解决一个人的口粮。
寇言还有一个小两岁的弟弟名叫寇智,入伍年纪太小,找地方当学徒又有契约管着,不好安排。
正好家里守门的只萱草爹一个,叫他带着寇智,见见人来人往,学些人情世故,吃住就在家里。
还有十三婶,针线活是真漂亮,做鞋子费功夫费眼睛,不如做些香囊香袋,放在聚宝阁,中间的利钱她就不抽了,总能赚点单薄的家用。
俞婉一样一样数着,将十三叔家里能用得上的劳力安排地妥妥当当,又实惠又好应付,也算用心。
寇冲坐在她身边,看她红嘟嘟的嘴巴噼里啪啦说着,爱得不行,将人圈在怀里,心里热乎乎的。
十三叔从军那些年,家里照样不好过,只靠十三婶撑着。
那时候两家是邻居,十三婶对他跟妹妹都不错,过年了还给他跟妹妹扯衣裳,娘不在家的时候,哪怕煮一锅稀饭,也记得喊他们兄妹去吃,寇冲一直记得。
俞婉却不晓得这些事,她惦记十三叔家里,纯粹因为他家人好。
上一次帮了二两多银子,又是给她送野菜又是送鞋袜,这样的亲戚值得来往。
寇冲用力抱着俞婉,吸她发间熟悉的馨香,“你看到十三叔家隔壁的房子吗?还记不记得那里。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今儿一看,当初到他头顶的围墙只到腰间,风雨侵蚀,黄泥墙颓败,早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可他总还清楚记得那一天。
俞婉打个哈欠,一身又软又酸的,靠着免费的人肉垫子昏昏欲睡,“不记得。
” “那里是我十一岁之前的家,十一岁之后搬去大柴村就没回去过。
”他这辈子太早尝试酸甜苦辣,入伍从军后居所不定,从未觉得什么地方值得留恋,此时一个‘家’字出口,忽觉得安定下来。
怀里这个,就是他往后的家了。
马车慢悠悠地走,俞婉昏昏欲睡,根本没仔细听他说什么,听到也不会放在心上。
寇冲干脆将俞婉抱起来,横放在自己腿上,叫她睡得舒服,下巴贴住她光洁的额头,玩笑道:“我走了,家里就交给你了。
娘经常参加的那些聚会,你要想去就去玩,不想去就不用理。
” 俞婉是不打算参与寇家的外交,可年底寇家、周家来到化隆县安家落户。
周夫人长袖善舞,若是跟胡杏娘打起擂台,俞婉作为胡杏娘天然的盟友,到时候一荣俱荣,肯定无法置身事外,心里想着躲清闲,该去的场合还是要露面的。
一想到要见前世那些人,就觉麻烦,她嘟嘟囔囔道:“你说的好听,就算你如今的身份跟县令平级,不说底下的几位千户、百户、总旗,上头还是同知、佥事、指挥使、守备,我还能不理人家吗?”既然处于这个位置,有些人情世故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