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娘整理 作品
第25章
拿手的,家里月月总要吃几回,闭着眼睛几乎都能做出来了。
什么配菜都不要,洗干净的猪蹄切成两指宽的肉块,腌制过后直接淋上配好的料汁上砂锅焖。
猪蹄,上辈子在周家就听说过,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而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
俞婉如今能拥有一对波涛汹涌的乳儿,每月的炖猪蹄占一半功劳。
这东西,家里人百吃不腻,实在是因为不管是口感、味道、色泽都极为上乘。
恰到火候的蹄肉软而不烂、肥而不腻,一口下去满满的滑腻无渣,鲜嫩饱满的肉质弹软美味,看着像豆腐一样质地软烂,吃到嘴里又极有嚼劲,胶质足够却不粘牙。
胡杏娘跟俞婉那么不对付,厨房的活计却挑不出半点毛病。
连她都咂舌,俞婉得天独厚,也没人教过她,自己研究着,倒比谁都出息。
老天爷真是不公平,给她漂亮的脸,漂亮的身段,做一手好菜,将来不管嫁到哪里,丈夫不疼着爱着。
薛仁甫应邀而来,带着张志诚。
还给俞婉送了一匣子家里寄来的果脯,十二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里的零嘴都不一样,好吃好看还好玩。
俞婉笑着收下东西,请两人入席,俞家兴陪着,喝了两盅酒。
几个人悠闲地谈着话,俞家兴见过的读书人不多,大柴村一个秀才都没有,张志诚是第一个,又谦逊有礼,一来二去,谈兴很高。
得知张志诚要在化隆县拜师读一年书,不拘一格要请人住到梅花里,好好瞻仰一下读书人的风范。
有薛仁甫在,张志诚的住处不用人操心,自然是不成的。
但因着这顿饭,跟俞家倒熟悉起来,空闲了便过来探望俞家兴,家里捎来什么东西,有薛仁甫一份,就有俞婉一份。
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快,立秋一过,天气便一天一个样。
俞婉夏天的时候用金貂给爹做了一身大髦衣裳,在裤子膝盖里面垫了一层猞猁狲皮。
至于珍贵的紫貂,则是做成帽子她本不想动寇冲给的那些东西,经不住爹时常念叨。
胡杏娘趁机说,俞婉不会她会,拿去制成好好的衣裳再送过来。
铺子里的东西,进了胡杏娘的手里再没有出来的,俞婉宁愿拿去给冯婶跟杜二姐。
尺来宽的貂皮跟豹皮有四五张,还有十几张鹿皮、十几张狼皮、兔皮,俞婉挑了五张送给杜二姐,“都是整块的白兔子皮,一点花色没有的,给衡姐儿做一件衣裳。
小孩子家不经冻。
我以前小时候一到冬天手上脚上就生冻疮,又疼又痒,那滋味可不好受。
” 杜二姐翻着皮子爱不释手,笑着道:“东家这么好的东西也肯给我,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你给我就拿着了给衡姐儿做衣裳倒糟蹋了,她如今个子长得快,穿一冬就小了。
这么好的几张,又大又暖和,不如做一件披风,长长的下摆折在里面,一年放一点,够穿好久了。
” 俞婉就是提个建议,送出去的东西,她是不管别人怎么用的。
杜二姐的话倒提醒了她,这些天进门问冻疮膏的人不少,连刘达皮糙肉厚,在外面奔波日久,手背都被冻肿了。
想到便去做,俞婉将市面上的冻疮膏都买回来,将材料拆解。
最常见的材料便是山羊油脂跟蛇油、樟脑,还有松香、红花、人参、甘油。
人参这东西很贵,就是药店里,一二两就要几两银子,俞婉买不起,便用黄姜代替。
樟脑产自南方,生产成本跟运输成本都颇高,铺子里也用不起。
好在有苍兰仙露在手,少一两样东西效果也非常显著。
俞婉用了不少材料功夫,研制出一款全新高效的冻伤膏,叫杜二姐收拾出来铺子最中间一个柜台,将新产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什么配菜都不要,洗干净的猪蹄切成两指宽的肉块,腌制过后直接淋上配好的料汁上砂锅焖。
猪蹄,上辈子在周家就听说过,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而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
俞婉如今能拥有一对波涛汹涌的乳儿,每月的炖猪蹄占一半功劳。
这东西,家里人百吃不腻,实在是因为不管是口感、味道、色泽都极为上乘。
恰到火候的蹄肉软而不烂、肥而不腻,一口下去满满的滑腻无渣,鲜嫩饱满的肉质弹软美味,看着像豆腐一样质地软烂,吃到嘴里又极有嚼劲,胶质足够却不粘牙。
胡杏娘跟俞婉那么不对付,厨房的活计却挑不出半点毛病。
连她都咂舌,俞婉得天独厚,也没人教过她,自己研究着,倒比谁都出息。
老天爷真是不公平,给她漂亮的脸,漂亮的身段,做一手好菜,将来不管嫁到哪里,丈夫不疼着爱着。
薛仁甫应邀而来,带着张志诚。
还给俞婉送了一匣子家里寄来的果脯,十二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里的零嘴都不一样,好吃好看还好玩。
俞婉笑着收下东西,请两人入席,俞家兴陪着,喝了两盅酒。
几个人悠闲地谈着话,俞家兴见过的读书人不多,大柴村一个秀才都没有,张志诚是第一个,又谦逊有礼,一来二去,谈兴很高。
得知张志诚要在化隆县拜师读一年书,不拘一格要请人住到梅花里,好好瞻仰一下读书人的风范。
有薛仁甫在,张志诚的住处不用人操心,自然是不成的。
但因着这顿饭,跟俞家倒熟悉起来,空闲了便过来探望俞家兴,家里捎来什么东西,有薛仁甫一份,就有俞婉一份。
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快,立秋一过,天气便一天一个样。
俞婉夏天的时候用金貂给爹做了一身大髦衣裳,在裤子膝盖里面垫了一层猞猁狲皮。
至于珍贵的紫貂,则是做成帽子她本不想动寇冲给的那些东西,经不住爹时常念叨。
胡杏娘趁机说,俞婉不会她会,拿去制成好好的衣裳再送过来。
铺子里的东西,进了胡杏娘的手里再没有出来的,俞婉宁愿拿去给冯婶跟杜二姐。
尺来宽的貂皮跟豹皮有四五张,还有十几张鹿皮、十几张狼皮、兔皮,俞婉挑了五张送给杜二姐,“都是整块的白兔子皮,一点花色没有的,给衡姐儿做一件衣裳。
小孩子家不经冻。
我以前小时候一到冬天手上脚上就生冻疮,又疼又痒,那滋味可不好受。
” 杜二姐翻着皮子爱不释手,笑着道:“东家这么好的东西也肯给我,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你给我就拿着了给衡姐儿做衣裳倒糟蹋了,她如今个子长得快,穿一冬就小了。
这么好的几张,又大又暖和,不如做一件披风,长长的下摆折在里面,一年放一点,够穿好久了。
” 俞婉就是提个建议,送出去的东西,她是不管别人怎么用的。
杜二姐的话倒提醒了她,这些天进门问冻疮膏的人不少,连刘达皮糙肉厚,在外面奔波日久,手背都被冻肿了。
想到便去做,俞婉将市面上的冻疮膏都买回来,将材料拆解。
最常见的材料便是山羊油脂跟蛇油、樟脑,还有松香、红花、人参、甘油。
人参这东西很贵,就是药店里,一二两就要几两银子,俞婉买不起,便用黄姜代替。
樟脑产自南方,生产成本跟运输成本都颇高,铺子里也用不起。
好在有苍兰仙露在手,少一两样东西效果也非常显著。
俞婉用了不少材料功夫,研制出一款全新高效的冻伤膏,叫杜二姐收拾出来铺子最中间一个柜台,将新产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