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是一清二楚的。

     从小6那儿听了个起末,听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

     可能最大的感触就是,一个人足够努力,总是会变的更加幸运的。

     拜师拜的很顺利,刺绣、制衣两位大师傅也荣升为了听晚的师叔。

     两位师叔暂时没有找到心仪的徒弟,所以就美其名曰都是师叔了,可以互帮互助的帮着师姐教导一下徒弟。

     所以,本来只拜了一个师傅的听晚收到了三份的教导。

     这就相当于是多了两个免费的老师,有什么不乐呵的呢? 人家教的人自己都不在意,听晚一个学习的徒弟,那么的在意干什么?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十年里,听晚在努力,听晚在进步,听晚在发奋图强,将自己一步一步培养成了云安绣坊仅次于师傅和两位师叔的一把手,出手的绣品甚至通过官府上贡到了京中去,让云安绣坊的名声更上了两层楼,地方也扩大了一倍。

     绣坊选人不仅看天分和技艺,更是看重人品。

    所以,并没有出现什么嫉妒使绊子的事情。

    当然也不排除心中嫉妒,但是实在是听晚已经和她们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了,所以只能暗暗的羡慕。

    不过,因为听晚的发疯图强,绣坊里的一众绣娘也开始卷了起来,除了个别最终目的就是学点手艺然后就回家嫁人的,其他的都是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就连两年前新收进来那一批学员,也在两年之内成长成了手艺很是不错的手艺人呢。

     这十年间,听晚除了在绣坊里卷自己也卷别人,也是要时不时的回家看看的。

     家里的亲人都知道了听晚在刺绣上面很有天赋,并且听晚也和家里人说了自己之后的打算努力刺绣,自给自足。

     徐家的人刚开始不是很能理解听晚的决定,但是后来,听晚的绣品一幅一幅的往京城里送,甚至小小的一面绣扇就值百金的时候,他们尊重了听晚的选择。

     这个朝代的制度是允许女子不嫁人的,立了女户叫上税就是了。

     云安绣坊越来越好,下面培养出来的绣娘也越来越多,云柔有了想要将位置交给听晚,然后自己平日里就绣绣花、养养老的心思,和听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