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打发走了孩子,又往屋里去拿钱,临走之前看了一眼女儿,睡得香喷喷的。

     范晓娟在女儿脸上稀罕了一波,小孩儿的肉还真是嫩啊,亲上去跟qq糖一样超有弹性,亲娘滤镜看自家闺女,当然是越看越美腻。

     哼着小曲儿拎着个小篮子就往外面走。

     胡同附近有个很小的菜市场,一直到前一世她回来的时候还没关掉,很容易就摸了过去。

     菜市场不大,大清早的挤满了人,这都快过年了,买年货的人也不少,南北货的卖肉的青菜的挤成一堆,也没个分区,好容易挤到卖肉的摊子上了,下意识就要给女儿砍上几条她最喜欢的排骨。

     韩星辰是从小就喜欢吃排骨,偏她不让,就觉得排骨也卖肉价钱,不划算。

     后来出了国,国外的猪肉排骨相对便宜,范文娟倒是大方了,但是国外杀猪不放血,骨头里面透着一股怎么都处理不掉的血腥味儿,从此韩星辰就不爱吃排骨。

     “要排骨?一斤排骨半斤肉票。

    ”屠夫挥舞着大砍刀。

     糟糕,都忘记买东西还要票了。

     八十年代开始,大部分地方都开始废除计划经济体制,也就是不用凭票据购买,但京市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大城市。

     大城市人口多,又是天子脚下的,势必要把票据用到底,一直到九二年才完全废除掉票证制度,所以这会儿买东西还是要票的。

     范文娟在包里面翻了翻,除了几张粮票以外,还真没见到肉票。

     买粮食还能找那些进城来卖粮食的人凑合,肉可不行,那都是肉联厂统一管理。

     这种人屠夫也见的多了,大手一挥:“同志,没票了吧,不要票的肉也有,碎骨头要不要?” “要要要,多少钱一斤?”碎骨头好,可以熬煮高汤,这不刚好凑合着今天揉的那一小块面了吗,再买点鸡骨架,熬出高汤来煮面,味道可鲜可鲜了。

     “一块八!” 肉价要两块三。

     正常人的工资一天是十来块钱,换算成工价,一天的工资也就够工薪族买五斤肉的。

     都说九十年代物价便宜,就不算算这会儿工资多少,一个月三百左右,折合大米那是四百斤不到,折合猪肉一百三十斤。

     范晓娟记得这年头的人也不常吃肉,吃的话就馋点肥的,家里一般半个月会买一斤肉吃吃,已经是很奢侈了,别看城里人有工资,但是样样都要买,物价也不便宜! 嘿,骨头还真比肉便宜啊。

     前世开过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