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

    看来传言也并不可信。

     这一晚,柳大郎和柳二郎睡在地上,花媒婆家人口多,她三个儿子过来一块睡地上。

     第二日一早,他们整装待发往城外走,路上大伙发现城内已经生了乱相。

     比如当街就有人抢东西,刺溜一下从他们中间穿过,飞快闪进旁边巷子里,拐了个弯儿人就没影儿了。

     再比如江舒涵就亲眼看到有个小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偷走一个妇人的钱袋,哪怕那妇人很快反应过来,也认出谁是小偷,可对方根本不承认,反而倒打一耙,说妇人诬赖好人。

     他们一路出了城,孩子们坐在牛车上,旁边大人看着,以防有哪个孩子掉下来。

     张氏看着花儿终于有了点精神气,忍不住翘起嘴角,也有心情跟旁边的周氏咬耳朵,“娘刚才居然帮那个妇人太出乎我预料了。

    ” 之前江舒涵就一再叮嘱他们少管闲事,没想到她自己却插一脚帮那妇人作证,说那个就是小偷。

     后来也从小偷身上搜到了钱袋,证据确凿,那小偷没话说,只能灰溜溜跑了。

     “谁知道呢。

    ”周氏发现自己越来越猜不透婆婆的心思了。

    以前婆婆跟大嫂几乎一个鼻孔出气,平时也不待见她。

    可是逃荒这一路,婆婆好像变了个人。

    怎么说呢? 好像变得不那么小气了。

    而且也有本事,居然能让大伙都听她的。

     虽然不知道婆婆为什么帮那妇人说话,但婆婆做的事一准没错。

     其实这两人猜不到,也不怪她们,而是江舒涵看见那妇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进城买粮,想到乱世中死去那么多人,心有不忍。

    与大伙而言,只是耽误了点时间,对那妇人来说,却是一条人命。

    帮一把,还是值得的。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们走过七八个县城,倒是没再发生什么冲突。

    每到一个县,他们就找家脚店休息,然后补充物资。

    直到他们过了大江(后世的长江)。

     到了南边,就好像直接从秋天过度到了夏天。

    越往南走,天气就越热。

    他们不得不脱下厚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