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苞米、红薯、土豆、辣椒这些原本应该在明清时代出现的东西,这时代已经有了,所以他真的不知道买什么种子才能让他们家钱生钱。

     苏南珍翻遍原身的记忆,倒是想起一件蔬菜,“他们这里没有番茄。

    ” 林文和仔细回想,还真是,原身的记忆里还真没吃过番茄。

     这东西可是平民食材,普通百姓就算吃不起,没理由种不起吧。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林文和决定明儿去县城粮种店看看,“如果真的没有番茄,咱们就兑换番茄种子。

    ” 正好马上就要种下季粮食,他可以说服爹娘种上几亩番茄。

     下午,林文和依旧在村子里收山货。

     第二天一早,苏南珍和林文和拉着山货去了县城。

     苏南珍在门口看着山货,林文和去铺子里问价格,价格不太理想。

     走这么远的路,又搭上进城费,每斤也只能多赚两文,根本不划算。

     林文和想着这些山货都是次等货,普通人家能消费得起,便拉着板车穿梭在各个巷子叫卖,单价比卖给铺子贵了十文钱。

    不过这价格还是比从铺子里买要便宜。

     半天下去,山货只卖出二十来斤,每斤多赚了六文钱。

    主要是林文和每次都会送人家一点,送的也是成本,里外里搭了不少,是以赚得并不多。

     “这么叫卖,倒是赚得多,但是咱们也耽误人工了呀。

    ” 看似半天赚了一百三十文,可他们收山货要花不少时间,苏南珍觉得他们叫卖不划算,还是换个法子比较好。

    林文和找不到头绪,只能慢慢再看。

     到了晌午,林文和没有空着肚子,而是在一个摊位前,要了两碗面。

     两人填饱肚子,却也不急着兜售,而是直接去粮种店打听,“你们店有没有那种苗子,结的果实红红的,有婴儿拳头那么大,吃起来酸酸甜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