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什么 作品
第2章
这令我不安到极点。
我何苦受这种罪?我希望他再对我好,再跟我一起笑,就像几天前在废弃铁轨那儿一样,同样那个下午,我向他解释B城是意大利唯一能让区间公交载着基督一路急驰而去的城市。
他立刻笑了出来,听出我在影射卡罗?列维③的书。
我喜欢我们的心似乎平行前进,我们总能立刻猜出对方在玩什么文字游戏,却保留到最后一刻。
<em>③卡罗?列维(CarloLevi):意大利作家、记者、医生、艺术家。
</em> 他会是个难缠的邻居,我想最好离他远一点。
一想到我几乎爱上他的手、他的胸膛、他生来从未接触粗糙表面的脚,他这些部位的肌肤……还有他的眼睛。
当他另一种比较和善的凝视落在你身上,感觉就像耶稣复活的奇迹,看再久也不厌倦,反而得一直盯着看,好知道为什么总看不腻。
我必定也曾对他投射出同样恶毒的眼光。
有那么两天,我们的对话突然暂停。
在我们两间卧房共用的长阳台碰上,也是完全回避,只有敷衍了事的你好、早安、天气不错,完全是肤浅的闲扯。
接着,没有解释,一切又恢复原状。
今天早上想去慢跑吗?不,不怎么想。
那么,我们游泳吧。
新恋人带来的痛苦、狂喜、刺激;盘旋在咫尺之遥,这许多幸福的承诺;在我可能误解、不想失去、每逢转折必定先揣度一番的人之间寻寻觅觅;我用来对待每个我想望、渴望被想望人那种拼了命的狡猾;我立起重重屏障,仿佛自己与世界之间有着许多层的纸拉门;想把其实从来不曾加密的东西编码再解码的强烈冲动――如今这一切全始于奥利弗到我们家来的那个夏天。
这些印记在那年夏天的每一首流行歌曲里,在他寄宿期间与其后我所阅读的每一本小说里,在热天迷迭香的气味,以及午后蝉鸣发狂似的嘶叫声里――直到当时,年年伴我成长的、熟悉的气味与声音,突然触动我,多了一种永远晕染上了那个夏天里历历情景色彩的韵味。
又或者一切始于他来的第一周:我见他仍然记得我是谁,没有忽视我,使我感到如此振奋,仿佛能够在前往花园的路上与他相遇,而不必佯装没注意到他,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第一天早晨,我们一早就去慢跑,一路跑到B城。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游泳。
接着,隔天,我们又去慢跑。
我喜欢跟在满载牛奶的货车旁边跑,或跟在正准备好要开始做买卖的杂货商或面包师傅旁边跑,或趁连个鬼影也没有的时候沿着海岸跑,我们家的房子看起来像遥远的海市蜃楼。
我喜欢我们俩并列而行,左脚对右脚,同时撞击地面,在岸边留下脚印;我想回到那儿,偷偷地,把脚轻踩在他留下印记的地方。
每天交替着游泳、慢跑只不过是他读研究生时的“例行公事”。
安息日那天他跑步吗?我开玩笑问道。
他始终保持运动的习惯,就算生病了也一样,必要时他会在床上运动。
甚至连前一夜跟新对象上床,一大早他仍然去慢跑。
他说唯一没运动那次是因手术的关系。
我问他为什么动手术,那个我发誓决不再诱发他讲的答案如同面露奸笑的弹簧玩偶般“啪”的一声向我袭来。
“回头再说。
” 或许因为他喘不过气来,不想多话,或者他只是想专心游泳或跑步。
或者这可能是他激励我再接再厉的方式,完全没有恶意。
然而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有些令人既寒心又反感的阻碍悄悄出现在我们之间。
几乎像是故意的;他让我松懈、再松懈,然后使劲抽掉任何类似友谊的东西。
钢铁般冷酷的眼神总是一再回来。
有一天,我在后花园游泳池畔那张“我的桌子”旁练吉他,他就躺在附近的草地上,我立刻认出那种凝视。
我专注在指板上的时候,他一直盯着我看,等我突然抬起头来,想看看他是否喜欢我演奏的曲子,那种眼神又出现了:锐利、冷酷,像亮晃晃的刀刃,在被害人瞥见时旋即收回。
他给我一个平淡的微笑,仿佛说:现在没必要隐藏。
要与他保持距离。
他必定注意到我的震惊,似乎为了补偿我,他开始问我关于吉他的问题。
我警戒心太强,无法坦诚回答他。
听到我慌乱的回答,他猜想或许还有什么我没表现出来的问题。
“甭解释了,再弹一遍就是了。
”“可是我觉得你讨厌这首曲子。
”“讨厌?你为什么那么想?”我们争论不休。
“你弹就是了,好吗?”“同一首?”“同一首。
” 我起身走进客厅,打开大落地窗,好让他听见我在钢琴上弹同一首曲子。
他跟我走到半途,然后倚着木窗框听了一阵儿。
“你改了。
这不是同一首。
你做了什么?” “我只是用李斯特的即兴风格来弹。
” “再弹一次就是了,拜托!” 我喜欢他假装恼怒的样子,所以我又重新开始弹这首曲子。
过了一会儿。
“我不敢相信你又改了。
” “恩,一点点。
这是类似布索尼改写李斯特版本的弹法。
” “你就不能照巴赫写的来弹吗?” “可是巴赫从来没写过吉他的版本啊。
说不定他根本不是写给大键琴的。
事实
我何苦受这种罪?我希望他再对我好,再跟我一起笑,就像几天前在废弃铁轨那儿一样,同样那个下午,我向他解释B城是意大利唯一能让区间公交载着基督一路急驰而去的城市。
他立刻笑了出来,听出我在影射卡罗?列维③的书。
我喜欢我们的心似乎平行前进,我们总能立刻猜出对方在玩什么文字游戏,却保留到最后一刻。
<em>③卡罗?列维(CarloLevi):意大利作家、记者、医生、艺术家。
</em> 他会是个难缠的邻居,我想最好离他远一点。
一想到我几乎爱上他的手、他的胸膛、他生来从未接触粗糙表面的脚,他这些部位的肌肤……还有他的眼睛。
当他另一种比较和善的凝视落在你身上,感觉就像耶稣复活的奇迹,看再久也不厌倦,反而得一直盯着看,好知道为什么总看不腻。
我必定也曾对他投射出同样恶毒的眼光。
有那么两天,我们的对话突然暂停。
在我们两间卧房共用的长阳台碰上,也是完全回避,只有敷衍了事的你好、早安、天气不错,完全是肤浅的闲扯。
接着,没有解释,一切又恢复原状。
今天早上想去慢跑吗?不,不怎么想。
那么,我们游泳吧。
新恋人带来的痛苦、狂喜、刺激;盘旋在咫尺之遥,这许多幸福的承诺;在我可能误解、不想失去、每逢转折必定先揣度一番的人之间寻寻觅觅;我用来对待每个我想望、渴望被想望人那种拼了命的狡猾;我立起重重屏障,仿佛自己与世界之间有着许多层的纸拉门;想把其实从来不曾加密的东西编码再解码的强烈冲动――如今这一切全始于奥利弗到我们家来的那个夏天。
这些印记在那年夏天的每一首流行歌曲里,在他寄宿期间与其后我所阅读的每一本小说里,在热天迷迭香的气味,以及午后蝉鸣发狂似的嘶叫声里――直到当时,年年伴我成长的、熟悉的气味与声音,突然触动我,多了一种永远晕染上了那个夏天里历历情景色彩的韵味。
又或者一切始于他来的第一周:我见他仍然记得我是谁,没有忽视我,使我感到如此振奋,仿佛能够在前往花园的路上与他相遇,而不必佯装没注意到他,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第一天早晨,我们一早就去慢跑,一路跑到B城。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游泳。
接着,隔天,我们又去慢跑。
我喜欢跟在满载牛奶的货车旁边跑,或跟在正准备好要开始做买卖的杂货商或面包师傅旁边跑,或趁连个鬼影也没有的时候沿着海岸跑,我们家的房子看起来像遥远的海市蜃楼。
我喜欢我们俩并列而行,左脚对右脚,同时撞击地面,在岸边留下脚印;我想回到那儿,偷偷地,把脚轻踩在他留下印记的地方。
每天交替着游泳、慢跑只不过是他读研究生时的“例行公事”。
安息日那天他跑步吗?我开玩笑问道。
他始终保持运动的习惯,就算生病了也一样,必要时他会在床上运动。
甚至连前一夜跟新对象上床,一大早他仍然去慢跑。
他说唯一没运动那次是因手术的关系。
我问他为什么动手术,那个我发誓决不再诱发他讲的答案如同面露奸笑的弹簧玩偶般“啪”的一声向我袭来。
“回头再说。
” 或许因为他喘不过气来,不想多话,或者他只是想专心游泳或跑步。
或者这可能是他激励我再接再厉的方式,完全没有恶意。
然而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有些令人既寒心又反感的阻碍悄悄出现在我们之间。
几乎像是故意的;他让我松懈、再松懈,然后使劲抽掉任何类似友谊的东西。
钢铁般冷酷的眼神总是一再回来。
有一天,我在后花园游泳池畔那张“我的桌子”旁练吉他,他就躺在附近的草地上,我立刻认出那种凝视。
我专注在指板上的时候,他一直盯着我看,等我突然抬起头来,想看看他是否喜欢我演奏的曲子,那种眼神又出现了:锐利、冷酷,像亮晃晃的刀刃,在被害人瞥见时旋即收回。
他给我一个平淡的微笑,仿佛说:现在没必要隐藏。
要与他保持距离。
他必定注意到我的震惊,似乎为了补偿我,他开始问我关于吉他的问题。
我警戒心太强,无法坦诚回答他。
听到我慌乱的回答,他猜想或许还有什么我没表现出来的问题。
“甭解释了,再弹一遍就是了。
”“可是我觉得你讨厌这首曲子。
”“讨厌?你为什么那么想?”我们争论不休。
“你弹就是了,好吗?”“同一首?”“同一首。
” 我起身走进客厅,打开大落地窗,好让他听见我在钢琴上弹同一首曲子。
他跟我走到半途,然后倚着木窗框听了一阵儿。
“你改了。
这不是同一首。
你做了什么?” “我只是用李斯特的即兴风格来弹。
” “再弹一次就是了,拜托!” 我喜欢他假装恼怒的样子,所以我又重新开始弹这首曲子。
过了一会儿。
“我不敢相信你又改了。
” “恩,一点点。
这是类似布索尼改写李斯特版本的弹法。
” “你就不能照巴赫写的来弹吗?” “可是巴赫从来没写过吉他的版本啊。
说不定他根本不是写给大键琴的。
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