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李渊 作品
第3章
皇帝说到此处,顿了一下,道:“朕意你领一府卫军出木波堡警跸,防文干进犯行宫,这些年多大的疑难局面你都一一化解了,如今这点小阵仗,想必不会捉襟见肘吧?”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知道今日成败便在自己的应答上了,他面带微笑地抬起头,对皇帝道:“文干不过一无能竖子,如今竟敢为此大逆不道之事,只怕他自家的幕府僚属和州县兵吏都不肯相从,只须父皇一道讨逆敕文布告天下,地方官便能擒之以归;就算地方官势单力孤不能相抗,父皇随便遣一将军讨之便可,何必如此张皇。
儿臣总天下兵马,若建旌持钺出于庆州,只怕天下都要震动,刘贼灭后,人心安定未久,恐怕不宜再如此大动干戈!” 是啊,秦王一出,天下震动……听着自己这个一向狂妄自大的儿子以自己独有的模式表现着所谓的“谦退”,皇帝心中暗自苦笑,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一听到鼓角争鸣便浑身亢奋不能自制被诸侯反王们篾称为“唐童”的小子居然对攻伐兵戈毫无兴致了呢?或者换句话说,他现在又开始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了呢?又或者,是自己现在又该赏赐他一点什么新的东西了呢? 自己赏赐他的,应该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吧! 或者,是如今局面下,他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就必须赏赐他什么吧! “若仅仅是一个杨文干,你说的或许不错……”李渊略带无奈地开口道。
话锋一转,皇帝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语气也转为流利:“……然则此番文干作乱,背后牵扯着建成,而建成虽然已在囚笼之中,但他监国日久,三省六部九寺十二卫都有他用的人,地方州郡情况更为复杂,便拿京畿一道而言,杨文干虽不足惧,罗艺的天节军却近在咫尺。
建成毕竟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其号召影响,与杨文干不可同日而语。
这件事情,只怕还是由你亲自去办,我这个父亲也才放心些……” 说到此处,李渊的语速又慢下来了,仿佛在犹豫,又仿佛在决定什么极难确定的事情。
抬头看着自己面前这个英武俊秀挺拔硕立的儿子,皇帝终于缓缓继续道:“等你办完了这件事情回来,朕便颁制中外,立你为太子……待行驾回到长安,告祭过宗庙和社稷,你便可正式搬进显德殿了……” 李世民心中终于长出了一口大气,转了几个弯子,老父亲终究还是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不过朕不是隋文帝,朕也不想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李渊冷冰冰地说道。
李世民错愕地抬起头,却见皇帝略带些嘲弄地翘着胡须目光炯炯地盯视着自己道:“朕准备封建成为蜀王,建邑益州。
你方才也说过,蜀地兵弱,他日你登了基,他这个哥哥能够向你北面称臣当然最好;如若不能,你讨伐起他来也还容易些!” 李世民顿时哑口无言,这个愈老愈聪明的老皇帝,一开始问了自己一番关于益州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原来落子的地方却在这里。
先让他自己说出来“益州兵弱不能战”这样的话,再用这话来堵自家的嘴……父亲果然是父亲,不管儿子如何聪明,总归跳不出父亲画出的圈子。
他前思后想,心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逼着皇帝真的杀掉太子,封建成为蜀王,这已经是最后的底线了。
其实于他的本心而言,虽说这两年建成对他颇有些不厚道,再不似国初时亲密,他时常腹诽怨怼是有的,但也确实没有什么非置其于死地的深仇大恨。
便是天策府那些血里火里杀将出来的赳赳武夫们,也并不主张杀掉太子,一直坚持置建成于死地的,反而是那个与自己从小玩到大如今又有郎舅之亲的比部郎中长孙辅机,还有那个平日里走路都怕踩死蝼蚁的渤海房玄龄。
辅机也还罢了,他这个人向来冷漠睿智,遇到事情从来不会感情用事,相交这么些年,除了那年高家舅舅从交趾郡回来见他哭过一次,其他十几年时间里还真没见他掉过半滴眼泪。
只是房玄龄……那个事事谨小慎微走在路上唯恐树叶掉下来砸破头的天策府长史居然能平静地说出“建成不死,鲁难未已!”这样杀气腾腾的话来,却是让连秦王殿下自家和天策府上下臣僚惊讶了许久的事情。
不过如今,事情恐怕难遂他们的心愿了,不要说皇帝不肯,自己难道能够眼睁睁看着那个自幼一直呵护关爱自己的长兄命丧斧钺之下么? 建成毕竟不是李密,也不是窦建德;连窦建德受诛的时候自己都有所不忍,又怎能看着自己的嫡亲兄长死在面前? 战场上砍砍杀杀是一回事,单纯的屠戮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沉默得太久了,而皇帝正在等待着自己的回答。
“儿臣奉敕!”他垂下头,不敢注视父亲那目光炯炯的双眸,沉声答道。
儿臣总天下兵马,若建旌持钺出于庆州,只怕天下都要震动,刘贼灭后,人心安定未久,恐怕不宜再如此大动干戈!” 是啊,秦王一出,天下震动……听着自己这个一向狂妄自大的儿子以自己独有的模式表现着所谓的“谦退”,皇帝心中暗自苦笑,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一听到鼓角争鸣便浑身亢奋不能自制被诸侯反王们篾称为“唐童”的小子居然对攻伐兵戈毫无兴致了呢?或者换句话说,他现在又开始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了呢?又或者,是自己现在又该赏赐他一点什么新的东西了呢? 自己赏赐他的,应该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吧! 或者,是如今局面下,他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就必须赏赐他什么吧! “若仅仅是一个杨文干,你说的或许不错……”李渊略带无奈地开口道。
话锋一转,皇帝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语气也转为流利:“……然则此番文干作乱,背后牵扯着建成,而建成虽然已在囚笼之中,但他监国日久,三省六部九寺十二卫都有他用的人,地方州郡情况更为复杂,便拿京畿一道而言,杨文干虽不足惧,罗艺的天节军却近在咫尺。
建成毕竟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其号召影响,与杨文干不可同日而语。
这件事情,只怕还是由你亲自去办,我这个父亲也才放心些……” 说到此处,李渊的语速又慢下来了,仿佛在犹豫,又仿佛在决定什么极难确定的事情。
抬头看着自己面前这个英武俊秀挺拔硕立的儿子,皇帝终于缓缓继续道:“等你办完了这件事情回来,朕便颁制中外,立你为太子……待行驾回到长安,告祭过宗庙和社稷,你便可正式搬进显德殿了……” 李世民心中终于长出了一口大气,转了几个弯子,老父亲终究还是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不过朕不是隋文帝,朕也不想亲手杀掉自己的儿子!”李渊冷冰冰地说道。
李世民错愕地抬起头,却见皇帝略带些嘲弄地翘着胡须目光炯炯地盯视着自己道:“朕准备封建成为蜀王,建邑益州。
你方才也说过,蜀地兵弱,他日你登了基,他这个哥哥能够向你北面称臣当然最好;如若不能,你讨伐起他来也还容易些!” 李世民顿时哑口无言,这个愈老愈聪明的老皇帝,一开始问了自己一番关于益州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原来落子的地方却在这里。
先让他自己说出来“益州兵弱不能战”这样的话,再用这话来堵自家的嘴……父亲果然是父亲,不管儿子如何聪明,总归跳不出父亲画出的圈子。
他前思后想,心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逼着皇帝真的杀掉太子,封建成为蜀王,这已经是最后的底线了。
其实于他的本心而言,虽说这两年建成对他颇有些不厚道,再不似国初时亲密,他时常腹诽怨怼是有的,但也确实没有什么非置其于死地的深仇大恨。
便是天策府那些血里火里杀将出来的赳赳武夫们,也并不主张杀掉太子,一直坚持置建成于死地的,反而是那个与自己从小玩到大如今又有郎舅之亲的比部郎中长孙辅机,还有那个平日里走路都怕踩死蝼蚁的渤海房玄龄。
辅机也还罢了,他这个人向来冷漠睿智,遇到事情从来不会感情用事,相交这么些年,除了那年高家舅舅从交趾郡回来见他哭过一次,其他十几年时间里还真没见他掉过半滴眼泪。
只是房玄龄……那个事事谨小慎微走在路上唯恐树叶掉下来砸破头的天策府长史居然能平静地说出“建成不死,鲁难未已!”这样杀气腾腾的话来,却是让连秦王殿下自家和天策府上下臣僚惊讶了许久的事情。
不过如今,事情恐怕难遂他们的心愿了,不要说皇帝不肯,自己难道能够眼睁睁看着那个自幼一直呵护关爱自己的长兄命丧斧钺之下么? 建成毕竟不是李密,也不是窦建德;连窦建德受诛的时候自己都有所不忍,又怎能看着自己的嫡亲兄长死在面前? 战场上砍砍杀杀是一回事,单纯的屠戮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沉默得太久了,而皇帝正在等待着自己的回答。
“儿臣奉敕!”他垂下头,不敢注视父亲那目光炯炯的双眸,沉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