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道时寡妇 作品

第104章

    要不够。

     这怎么能够? 这狗腰得对得起时御这名。

    钟攸以为该到点了,谁知这么一撩拨,最后一次就变成黏黏糊糊持续不停地一次。

     钟攸靠着时御昏昏沉沉,心里边只愁,明日怎么面对大哥那句“不要孟浪”,这夜长甜腻,分明是浪不着边了。

     时御耳边听着先生哈气,对他喃声:“六哥,为夫老腰堪忧……” 他登时觉得这夜可以不睡了。

     端阳节一过,沧浪书院照旧开办。

    先生虽讲堂之上不见乏色,可学生们却能在午时常见他补眠,边上还守着那长河侯。

    书院里新扶了葡萄藤架,苍翠铺棚,是纳凉的好去处,先生多在此处休憩。

     虽左恺之有雅会之心,但奈何贺安常今年琐事繁多,一直未应。

    钟燮提出的聚首,便一拖再拖,等回过神来,已经又翻一年。

     这一年苏舟接替苏硕,开始水路通跑,处理锻造行的生意,有些蒙馆少东家的样子。

    朴丞榕漾皆在靖陲,唯独少臻仍在书院。

    正时京都翰林设试考,沧浪里的学生去了一半,少臻本着书院掌书,去意思一下,谁知竟入了翰林院的眼。

    少臻进京入学,还遇着个熟人,正是赵芷安。

    他如今被左恺之提了名,在翰林院里也人人吹捧,恰是春风得意时,就是见着少臻不肯正面。

    少臻不知什么缘由,两人同在一学,竟没讲过一句话。

     钟攸应辛明要的“小翰林”,扩建沧浪书院。

    次年初夏,众人归院,由钟攸亲提小字。

     苏舟得“渡川”,少臻得“至之”,榕漾得“岁安”,还有个朴丞,得“昌宗”。

     时至永乐九年,钟攸提“沧浪文会”,设坛长河之上,广邀天下贤士,文集中南诸院。

    左恺之主持,章老坐坛,贺安常清谈,钟攸策辩。

    此次雅会时经半月,大小船舟云集长河,无数名家坛上舌战,时常彻夜灯火,成为永乐开年文人盛景。

    后每三年,长河之畔就行“沧浪文会”,每至此时,众贤皆于其上,策论相道,畅谈江山。

     钟攸在此次文会之后,亲自往京都,请告老归家的左恺之出任沧浪书院山长,左恺之不应,而是以堂长之名移居沧浪书院,直至辞世,不曾离开。

     而后二十年,各地书院林立,其中南以钟白鸥的沧浪书院为首,直输翰林院贤才无数,最具盛名者非少臻少至之,榕漾溶岁安莫属。

     一个官至大理寺卿,一个文至北靖才冠。

     至于那位令人扼腕、英雄气短、胸无大志的长河侯,在入史册时,史官拎着袍跟着钟燮问:“大人,听闻大人与长河侯私交甚好,斗胆请大人提一句,这长河侯,如何评价?” 钟燮此时正贬入青平旧职,归京匆忙,诸多案宗皆夹臂下,一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