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风起 作品

第三十八章雨夜情缘,只道鸳鸯双依(1)

    司女裙摆曳曳,往来宾客华冠丽服、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人人夸赞雍王爷大局为重、忠君爱国,为盛狄两国友好之盟毅然将掌上明珠嫁给年过六旬的可汗。

     郡主大义! 郡主乃大盛女子之典范! 坐下不过一盏茶,这轱辘话在宝知耳边呼噜来呼噜去好几回。

     长泰郡主的热度这些日子长居不下,仅次于桃色新闻中的宠妾狂魔封三爷。

     不过众人只视宴中那一席淡黄华袍的袅夫人为无物,鉴于封家因起事而水涨船高,谁也不敢拿到明面上来说道,流转于边缘化家族的夫人或姑娘还主动同其搭话。

     不过,连带着宝知吃了不少同情的眼光。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般巧…… 宝知无奈地拂了拂身上松花大袖衫的褶皱。

     本来这个袅袅就同她有几分像,现下穿着相近的衣衫,连同那远山淡漠的妆容都相近。

     也不是说不可以,也不是歧视她的身份。

     宝知只是有些不自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个袅袅会给她带来什么未知的麻烦。

     作为南安侯的嫡女,元曼或许是宴上仅次于长泰郡主的中心人物。

     加之长泰郡主兴致不高,强颜欢笑一般,人人便转而奉承谢元曼。

     自古表哥表妹配对,兼之郡主娘娘与南安侯对太子恩重如山,怎么的也该下太子妃的诏书于南安侯府吧。

     宝知对上述二人不感兴趣,她只默默观察长泰郡主。

     她再无初见以及五马山时的意气风发与明艳动人,好似枝头开得正艳的粉芍药,来不及再闻一闻秋日傍晚的冷冽,便从里边慢慢烂开,一层一层,残喘着,吞咽着,将周围染得糜烂不堪。

     宝知有些难受。

     说到底,长泰郡主为人娇纵了一些,霸道了一点,但没有触及底线。

     她只不过是想要被人追捧,显得与众不同一些。

     但她低估了古人的智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古代人不过是了解的技术少了些,心眼可不少。

     有些古言在设定上为了配合剧情线而削弱了行为的合理性,这只会给看官形成错误的认知。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并不因时空而有所不同。

     所有的感情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

     所有的关系不是莫名其妙地维持。

     长泰郡主是被遮住双眼的孩子。

    她太自大了,才忽略了她父亲不仅是她年长慈爱的爹爹,更是屹立雍王府的掌权人。

     为什么当年宫变宗室死伤无数,留下的皇室众人逐渐衰败,仅雍王府只损失少许,靠的难不成是那不知人伦的世子? 可不是。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世子妃管着,难不成还真的管的了一个男人的裤腰带? 若是没有雍王的底线卡着,邵衍连同许多庶出的子孙早已夭折,甚至被不怀好意的人取了亵玩。

     可他想做的也只有这些,默许弱肉强食,叫他们的童年皆是悲惨。

     宝知说不上雍王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能心中默叹。

     正如她自己本就是一颗棋子,享受了安稳富贵的生活,也要接受命运的安排。

     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一切的优待都是明码标价的。

     长泰郡主因为雍王而享郡主之尊,受皇室待遇,被当作礼物一般送给狄人。

     这不仅仅是因为雍王在她身上投入了大量成本,更是她受着的俸禄土地源于百姓纳税。

     宝知不知道长泰郡主是否理解其中的因果环节,但希望她还是不要接着被不合现实的小说剧情蛊惑,做出逃婚或是出墙的行为。

     至少刚到狄不要。

     一旦事发,就会连累边防百姓。

     诚然,论坛帖子,史家纷说,牺牲了一个女人的举动,葬送了这个女人的一生,皇帝是废物,提议者也是废物。

     这女人真可怜。

     但评说带来的愤慨更多是源于立场与带入视角。

     倘若带入的边防的一户普通人家的姑娘呢? 女子本至年二八,同邻郎君长久伴,骑竹马,绕青梅,两家儿女定朱陈。

    虽乱城,狄人狂,喜逢女郎明大义,己定安,何崇敬。

     夹道迎,庆大义,赞之美。

     临大婚,佳人逸,与爱浪迹天涯,叫外邦人蒙羞。

     此等大辱如何吞? 骑烈马,涂墨青,呼兄唤弟取勾刀。

     夜入村,晚袭户。

     夺彘羊,砍成男,奸红裙。

     家已破,此恨如何休? 这个问题要解决就需要从根源处理。

    具体要怎么处理,不是宝知能够置喙了。

     她能做的,就是处理好自己的事,把先机把握在自己手中,以防落入身不由己的局面。

     身不由己。

     唉。

     现在就很身不由己呀。

     她刚刚过花厅时,便见一行男子在合欢树下攀谈。

     那时真恨不得自己便是喻台,可以同他说上一句。

     倘若他冷冰冰的,视若无睹,宝知的心或许就冷下来。

     可他不经意似地向她投来一眼。

     饱含深意却夹杂着哀伤。

     他不说话,却胜过千言万语。

     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

     为什么不开心。

     为什么让我心碎。

     她捻着衣袖的边,心口一抽一抽。

     真难受。

     “……梁姑娘?” 宝知缓过神来,转身应道:“赵姐姐。

    ” 原来是尔曼的好友赵四姑娘,正一脸担忧地看着她。

     赵姑娘踌躇了一会,压低声音道:“可是因那如夫人不自在?” 宝知笑着摇摇头,赵姑娘却不认为这般,心想真是可怜,倘若有亲姐妹这会也可以去换下衣裳。

     想到今日未来的尔曼的嘱托,她心中涌现一股正气,热心道:“姐姐今日还带有衣裳,若是不嫌,过会我们寻了由子换了就是。

    ” 这般的事情,若是放在寻常,警惕的宝知是万般不会应下的。

    可是今日又像是被什么驱使着,犹如十岁时她被驱使着离开花厅奔赴假山般的外力,她鬼使神差地应下了。

     长泰郡主出阁本是小事,可前来祝贺接亲的有狄人的王室二王子,长得高大魁梧,故而太子也抽了间隙赴宴。

     以前他是孤立无援的太子,现下他是炙手可热的储君。

     真真是同人不同运,连是他修养再好也被酒肉熏香逼得额角抽疼,找了借口踱到别院里头透透气。

     太子站在珙窗前,目光随着窗外嬉戏于石桥下的锦鲤。

     一簇一簇,雄雌交尾,团团落籽。

     真是简单而平淡的生活。

     一切都顺其自然。

     这一刻,他心中忽生出一丝羡慕。

     若他是一团锦鲤,他只须循着法则,安然地护着他的妻儿,无需思索旁事。

     只可惜他是邵闻璟。

     忽而有女子轻声曼语,惊得一池鱼儿乱窜,也叫太子往窗边竹丛一躲。

     有朝一日,他堂堂太子殿下也要这般做贼似的。

     太子苦笑,却忍不住透过竹叶缝隙偷偷往石桥一觑。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