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不太富余,再者,豪华酒楼又有豪华酒楼的经营之道,还要再摸索。

    要保准,要赚钱,沈韶光另有想法找中高档的里坊,开完全复制本店的分店。

     邵杰皱眉,想了想,“小娘子接着说。

    ” 其实东西市也有不少小摊儿小铺子,但小小的店面儿,纳客量有限,两市又是午时才开市,日落前七刻又闭市,只能卖一顿午食,相对比高额的地价和同样投入的人工和精力,性价比就太低了。

     邵杰商家子,哪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故而从一开始便提议的是开“大酒肆”纳客多,豪华,能打出声名。

     此时讲究的是“老字号”,同城开分店的少,反倒好些都想去东西市“证道”。

    把店开在东西市是实力的证明,是多少买卖人的梦想。

    一直受时代见闻限制,邵杰也本来也持同样的想法,此时听沈韶光说另寻崇贤这样的里坊,开完全与这间一样的店,突然有些豁然开朗之感。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长安一百零八坊,若遴选出十个坊来开分店,那利润可比在东西市开大酒楼高多了。

     “但小娘子如何保证各店都能做到本酒肆这样呢?” 各分店品质不一,即便在后代餐饮企业中,也是个大问题,但好在大家也摸索出了些办法,比如标准化。

     “各店菜谱都是一样的,我们把各种菜的程序和配方制定出来,庖厨们经过训导,力争做到虽百人而若一手。

    ” 邵杰眯眼笑着指一下沈韶光:“百人小娘子其志不小啊。

    ” 沈韶光的饼画得越发没边儿了:“若果真成,店开到洛阳、开到汴州、开到北都,百人也不一定够呢。

    ” 邵杰哈哈大笑,跟小娘子说话,真是太痛快! 但邵杰却也提出疑问:“只是这样的话,只怕方子容易泄露,让人学了去。

    ” “有些东西,比如酱料、调味汁、腌腊货,甚至可以统一做一些菜的半成品,每日送往各分店。

    ”沈韶光说的是后世中央厨房的概念。

    只是此时没有冷链,交通也没有后世方便,又有宵禁,到底不那么方便。

     “又可以细化分工,切菜的专管切菜,炸肉的专管炸肉,调馅儿的专管调馅儿,这样,即便有什么泄露也有限。

    ” 其实此时的制度,太有利于保密了大多数酒肆的庖厨根本不是雇佣的,而是主家的奴仆,在这个“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时代,奴仆背主窃主财物,量刑尤重,不经官府,被主人打死的都有,而《唐律疏议》上说主人“决罚致死及过失杀者,各勿论”,所以此时的奴仆要做出背主的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