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广陵王。

     跟父亲的三个儿子比起来,也没好到哪里去么…… 再说母亲。

     我没有见过外祖父王兆,他在我出生前许多年就去世了。

    听说他是个闻名的大儒,很得我祖父赏识,将他一路提拔做了太子太傅,还赐住了甲第。

    但因为我大伯父和三伯父争位的事,我外祖父得罪了祖父,于是被免官夺爵,母亲也因此去了匈奴,没多久,外祖父就郁郁而终。

     宠过谁,谁就没有好下场。

     如果我祖父还在世,我很想跟他谈一谈,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的母亲很美,大家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觉得。

    不然的话,那个不怕死的漠北匈奴单于郅师耆也不会隔三差五送个礼来问候她,惹得父亲脸黑黑的。

    据说当年母亲在漠北的时候,郅师耆很喜欢她,还曾向父亲求娶过。

    不过父亲不但没有答应,还把他打了一顿。

     听到这事,我觉得很自豪。

    我父亲能文能武,就没听说过他打不过谁。

     不过就算不说打架,我也觉得父亲比郅师耆好。

    郅师耆当上单于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部族的女儿都娶了一遍,现在儿子比父亲多一倍。

    不过他大概比上一任单于高明,各部族在他手里还算服帖,将来他的太子继位,大约也不会再需要朝廷帮着平叛了。

     若说我祖父做对过何事,对匈奴的牵制之策大约就是其一。

    父亲继位之后,继续发扬。

    包括郅师耆的漠北匈奴在内,五部匈奴相互制约,对汉庭的强势又是不甘又是忌惮。

    听说,当年父亲去漠北平叛,也曾有许多人主张趁机灭漠北。

    但当时只是一介女史的母亲竭力反对,舌战群雄,硬是把别人说得哑口无言。

     我曾见丞相史衡提过这件事时,仍满面赞许之色。

    而母亲多年来虽不涉足政事,在见识和气魄上却能得到大臣们的首肯,想来与当年之事亦不无关系。

     而据我所知,母亲对政事其实并非丝毫不沾。

    比如西域都护的壮大,母亲就曾经出谋划策。

    她在经商上很有眼光,还认识当今西域最大的商人李绩。

    在她的建议下,西域都护也设置了均输府和平准府,中原销往西域的货物逐年增多,国库亦因此大大充实。

    汉庭在西域的经营也逐年庞大,商路经由西域,往更远的地方延伸,许多汉使新到达的地方,连父亲都不曾听说。

     许多人说我的父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