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罢 作品
第184章
所以会娶母亲,是因为母亲贤良,或者母亲美貌。
而父亲的说辞是,因为母亲还欠着他二十笞条。
(说着话的时候,他得意洋洋,母亲则一脸不屑。
) 但我觉得都不是。
他们二人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偶尔也会争执,但父亲从不会摆出天子的威仪来呵斥母亲,而是认真跟她理论。
当然,这样也有坏处。
比如当二人理论不下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人就会被他们拉出来,让我们评理。
这过程……其实十分怪异…… 天地良心,我们还是孩子啊…… 为天下人做榜样的是你们才对啊…… 但我们身为皇子皇女,自幼承圣贤之训,基本的是非之念还是有的。
父亲再理亏,他也是天子;母亲再能说,她毕竟掌握着宫中所有好吃的。
所以,在各说各有理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母亲。
父亲常常气得瞪眼。
我们并无愧疚,因为我们知晓,他们二人闹矛盾从不会过夜。
白天里吵了,到了夜里,父亲去找母亲,关上门,第二天出来便又有说有笑。
这样的父母,方圆百里大概也只有这么一对。
说出去这是帝后,谁也不信。
所以我觉得,他们若离开对方,他们谁也找不到能跟自己一唱一和把日子过成这样的人了。
我三岁的时候,二弟鞅出生了,再过一年,三弟衡紧接着来到人世。
之后,母亲没有再给我添新弟弟,却在我九岁的时候,添了一对双生妹妹。
我隐约还记得那时父亲十分紧张,整夜徘徊在产室之外。
我们三人也惴惴不安,陪着父亲一起等。
幸好两个妹妹并没有太为难我们,深夜的时候,产室里终于传出了婴儿的啼哭。
宫人笑盈盈地将两个襁褓抱出来,向父亲庆贺,父亲却径自走进产室内看母亲去了。
所以,首先见到沁和芯的,是我们兄弟三人。
其实说起来,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也算是我们家的人。
在我还未出生之前,他们九跟着父亲和母亲住在宫里了。
据说母亲在匈奴的时候,就一直照顾着他们。
我的舅祖父杜焘曾说,父亲那次去匈奴亲征平乱,接回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其实是为了母亲。
沁和芯很喜欢这个说法,缠着舅祖父讲完,像听故事一样,两眼闪闪发光,说将来嫁人也要找像父亲这么好的。
而父亲的说辞是,因为母亲还欠着他二十笞条。
(说着话的时候,他得意洋洋,母亲则一脸不屑。
) 但我觉得都不是。
他们二人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偶尔也会争执,但父亲从不会摆出天子的威仪来呵斥母亲,而是认真跟她理论。
当然,这样也有坏处。
比如当二人理论不下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人就会被他们拉出来,让我们评理。
这过程……其实十分怪异…… 天地良心,我们还是孩子啊…… 为天下人做榜样的是你们才对啊…… 但我们身为皇子皇女,自幼承圣贤之训,基本的是非之念还是有的。
父亲再理亏,他也是天子;母亲再能说,她毕竟掌握着宫中所有好吃的。
所以,在各说各有理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母亲。
父亲常常气得瞪眼。
我们并无愧疚,因为我们知晓,他们二人闹矛盾从不会过夜。
白天里吵了,到了夜里,父亲去找母亲,关上门,第二天出来便又有说有笑。
这样的父母,方圆百里大概也只有这么一对。
说出去这是帝后,谁也不信。
所以我觉得,他们若离开对方,他们谁也找不到能跟自己一唱一和把日子过成这样的人了。
我三岁的时候,二弟鞅出生了,再过一年,三弟衡紧接着来到人世。
之后,母亲没有再给我添新弟弟,却在我九岁的时候,添了一对双生妹妹。
我隐约还记得那时父亲十分紧张,整夜徘徊在产室之外。
我们三人也惴惴不安,陪着父亲一起等。
幸好两个妹妹并没有太为难我们,深夜的时候,产室里终于传出了婴儿的啼哭。
宫人笑盈盈地将两个襁褓抱出来,向父亲庆贺,父亲却径自走进产室内看母亲去了。
所以,首先见到沁和芯的,是我们兄弟三人。
其实说起来,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也算是我们家的人。
在我还未出生之前,他们九跟着父亲和母亲住在宫里了。
据说母亲在匈奴的时候,就一直照顾着他们。
我的舅祖父杜焘曾说,父亲那次去匈奴亲征平乱,接回蒲那表兄和从音表姊,其实是为了母亲。
沁和芯很喜欢这个说法,缠着舅祖父讲完,像听故事一样,两眼闪闪发光,说将来嫁人也要找像父亲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