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好消息
讲究才艺、讲究个琴棋书画、讲什么厨艺,是舍本逐末。
我肯奉养太夫人,非止是为你,也是为她是个明白人,让我乐意亲近。
” 萧复礼心里暖暖的,又有些遗憾:“少时常听慈训,今日见面都有些难。
” 郑琰道:“夜深人静的时候,把那些听过的道理再想一想,就会觉得人并没有走远。
” “哎~有时候我就在想,大臣们要是也这样质朴无文,心里好了。
” “是为争执的事情?” “嗯,尚书所议,已是最好了,我心实欲从魏公前例,可还是有人不依不饶的。
先生,平衡之道,委实博大精深。
” “不要拘泥,不要舍本逐末,一个人,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就行了。
” “先生,有办法解此谜局吗?” 郑琰道:“讲明白!” “讲明白?已经讲得够明白了。
” 郑琰摇头道:“还不够,你们说什么了?国家会承受不住?百姓需要体恤?世无万代不易之法,唯有教化人心。
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
明白地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算一算,五代以后,若不降等,会是个什么局面! 他们的嫡长子要袭爵,次子、庶子要有荫、出仕,全盯着朝廷这么点收入,朝廷还能剩下什么,国家瓦解了,他们一群只知道吃祖宗饭的还能剩下什么?镇日里吟风弄月,到时候会有什么下场,能守住家业吗? 季氏谷氏,数朝名门,出了多少俊杰,子孙不思进取,一朝改朝换代,太祖曾作媒,把谷氏女说给亲信大将。
说得好听是联姻,世人称之为‘美赏’,与赏赐奴婢有多大差别呢?——要把后果血淋淋地给他们看!” 萧复礼有点呆,大臣们讨论,也会吓唬对方说什么百姓会揭竿而起一类,还真没有郑琰这样直接推理出——到时候你们一群败家子只好被当肥羊宰或者成为“曾经身份高贵的奴婢”这样的抢手炫耀品。
你们在作死,郑琰的中心意思就是这个~ 郑琰喘了口气,向萧复礼推销她的学校教育的想法:“他们不袭爵,还能做官。
然而做官也需要考试,圣人,把一群废物收到朝廷里来,你不担心吗?” 萧复礼已经习惯了郑琰“掰开了、揉碎了”的教学方法,认真思考了:“世上有没有千秋万代的朝廷?改朝换代,大臣还有能继续高官厚禄的,前朝皇室虽然受到优待,但是能过得自在吗?如何能让子孙不偏居一府?”这样的世纪难题。
按,前朝皇室在正统天朝是受到优待的,所谓优待,乃是为国宾、上表不称臣,奉前朝之社稷、宗庙,用前朝正朔本色之旗鼓,划一块地,成为国中之国——这个地方相当之小,也就是够支撑以上生活而已。
萧复礼悚然而惊,不得不承认:“非先生,不能有此言。
诚如此,当如何是好?” 学校教育、冲击荫官朝廷世家官场与开启民智、发展生产力相结合,是郑琰给萧复礼开出的药方。
当然,她主要讲的是前三个,最后一个只能慢慢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与时俱进,毋惧强敌。
” 萧复礼牢牢记住了,咳咳,所以说,对小孩子洗
我肯奉养太夫人,非止是为你,也是为她是个明白人,让我乐意亲近。
” 萧复礼心里暖暖的,又有些遗憾:“少时常听慈训,今日见面都有些难。
” 郑琰道:“夜深人静的时候,把那些听过的道理再想一想,就会觉得人并没有走远。
” “哎~有时候我就在想,大臣们要是也这样质朴无文,心里好了。
” “是为争执的事情?” “嗯,尚书所议,已是最好了,我心实欲从魏公前例,可还是有人不依不饶的。
先生,平衡之道,委实博大精深。
” “不要拘泥,不要舍本逐末,一个人,不可能讨好所有的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就行了。
” “先生,有办法解此谜局吗?” 郑琰道:“讲明白!” “讲明白?已经讲得够明白了。
” 郑琰摇头道:“还不够,你们说什么了?国家会承受不住?百姓需要体恤?世无万代不易之法,唯有教化人心。
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
明白地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算一算,五代以后,若不降等,会是个什么局面! 他们的嫡长子要袭爵,次子、庶子要有荫、出仕,全盯着朝廷这么点收入,朝廷还能剩下什么,国家瓦解了,他们一群只知道吃祖宗饭的还能剩下什么?镇日里吟风弄月,到时候会有什么下场,能守住家业吗? 季氏谷氏,数朝名门,出了多少俊杰,子孙不思进取,一朝改朝换代,太祖曾作媒,把谷氏女说给亲信大将。
说得好听是联姻,世人称之为‘美赏’,与赏赐奴婢有多大差别呢?——要把后果血淋淋地给他们看!” 萧复礼有点呆,大臣们讨论,也会吓唬对方说什么百姓会揭竿而起一类,还真没有郑琰这样直接推理出——到时候你们一群败家子只好被当肥羊宰或者成为“曾经身份高贵的奴婢”这样的抢手炫耀品。
你们在作死,郑琰的中心意思就是这个~ 郑琰喘了口气,向萧复礼推销她的学校教育的想法:“他们不袭爵,还能做官。
然而做官也需要考试,圣人,把一群废物收到朝廷里来,你不担心吗?” 萧复礼已经习惯了郑琰“掰开了、揉碎了”的教学方法,认真思考了:“世上有没有千秋万代的朝廷?改朝换代,大臣还有能继续高官厚禄的,前朝皇室虽然受到优待,但是能过得自在吗?如何能让子孙不偏居一府?”这样的世纪难题。
按,前朝皇室在正统天朝是受到优待的,所谓优待,乃是为国宾、上表不称臣,奉前朝之社稷、宗庙,用前朝正朔本色之旗鼓,划一块地,成为国中之国——这个地方相当之小,也就是够支撑以上生活而已。
萧复礼悚然而惊,不得不承认:“非先生,不能有此言。
诚如此,当如何是好?” 学校教育、冲击荫官朝廷世家官场与开启民智、发展生产力相结合,是郑琰给萧复礼开出的药方。
当然,她主要讲的是前三个,最后一个只能慢慢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与时俱进,毋惧强敌。
” 萧复礼牢牢记住了,咳咳,所以说,对小孩子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