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好消息

    脑,一定要趁早! 萧复礼这小家伙没看错,他先生家又要添丁了,时隔数年,池脩之又要再当一回爹,开心得不得了。

    崇道堂里在郑、李辩论的基础之上,又开始仔细推演世袭的危害。

    与此同时,李神策、李幼嘉、袁曼道、杞国公、应国公等应开始了游说与奔走。

    郑靖业明确表示了支持,文昌侯家首先响应,接着成国公等亦如是。

     勋贵们想的是,钱虽然没变,但是爵位能多袭几代,这样也很好。

    至少荫官什么的,那是赚的,对发展家族势力是有好处的。

    否则这么僵持下去,再僵个十年八年的,新方案没出来,老一辈又要死几个人,己方势力便要弱,连这个都争不下了。

     然后,大家发现上当了!补刀党出现了!从开国至今已经过了N代了,皇帝都换了六七茬了,就算让你袭五代,从你家祖宗开始算,你也没袭位了!所谓要继绝嗣的声音已经弱了许多,大家开始关心自己的利益了。

     萧复礼适时表示,大家的爵位计算,从现在的爵位持有人开始算。

    杞国公的要求最终没有得到满足,外戚等“非匡扶社稷之功”三代之后就必须降等。

    户部、太府等在皇帝和宰相的监督之下,结合现在的诸侯人数,开始计算什么样的等级拿多少俸禄合适。

     池脩之一开心,又推出了一个配套措施:国家自上而下地办学。

    天朝本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政府也办学,力度却没有那么大。

    池脩之提出了以京城为中心,逐步向全国推广学校教育的建议,同步推行考试、报考官员制度。

     这一回,他的提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分明是给大家送做官的机会的嘛! 萧复礼顺水推舟,令池脩之写出章程来。

    又点名让他参加了新爵位待遇的评议工作,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全国有侯以上爵位的足有数十人,封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丰歉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一一评估,还要控制在一个不让诸侯马上觉得生活不变的程度内。

    又有关于皇室成员的嫡庶之间的待遇差别问题,只有更复杂。

     这项活动从夏天一直计算到了冬天,才算有了初步的结果。

     萧复礼与诸侯盟誓,藏匣与太庙,表示:不再改易封爵之制。

     拖延了数年的争议,最终在皇帝不愿意看到朝廷养成扯皮习惯之下,得到了比较快的解决。

    刚刚处理完一件大事的皇帝,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快要出嫁的平固长公主,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郑靖业退休休养的别墅里有座水底屋子,她想要! 统治阶级内部并不总是和谐的,可以说大多数时候是不和谐的。

    非止是争权夺利又或者是官斗、宫斗,还包括着大鱼吃小鱼。

    他们不止是侵夺民田,权大地位高的也常抢权小地位低的人的东西。

    这个权位的高低大小,评判标准也时常变化,总的来说,是牛人抢不牛的。

     有皇室成员抢朝臣的,也有权臣抢皇室成员的,哪样都不新鲜。

    似平固这样敢抢退休老干部的,史上也不是没有。

    问题是,那些退休老干部已经退休了,都萎了,势力不如新来者,被抢也就被抢了。

    卧槽!平固你这样抢郑老衰神的东西,真的没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