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梨 作品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全村喜庆上电视

    《正德五十年》最新章节... 六一六难处 一个千户所,则是需要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百户十人,正六品。

    89阅18看ʔ網再往下,更是总旗小旗无数。

     一个卫一个千户所就能带来这么多官位,那么四百余个卫所能带来多少? 算算就让人害怕! 这么大一个机构,牵扯这许多的利益,能是说设就设的? 这是第一桩难处。

     而第二桩难处,则是更大了一些,盖因现在如果要设立奴儿干都司的话,那么不是凭空设立的,而是要顶掉一个机构。

     被它顶掉的衙门,叫做奴儿干总督衙署。

     奴儿干都司本是统领整个东北军民各部的一个机构,而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先后自立之后,这个机构便是不那么合时宜了,控制力度有限。

    是以朝廷废止奴儿干都司,设立奴儿干总督区,设奴儿干总督,加左副都御使衔儿,提督奴儿干诸军事,兼理粮饷等,一般是文官来充任。

     而在奴儿干总督之下,又是有四大将军辖地,分别是镇守松花江南岸区域的松花江将军,镇守阿速江一直到鲸海大片区域的阿速江将军,镇守鸭绿江以北,原本建州女真部故地,临近朝鲜的建州将军,镇守辽东以北,和朵颜三卫接壤地区的辽北将军。

     四大将军辖地各自镇守,相对于奴儿干都司来说,奴儿干总督区毫无疑问军事性更强一些,也更适合和朵颜三卫以及三姓女真的作战。

     而现在,如果要建奴儿干都司的话,那奴儿干总督衙署怎么办?那些衙署中的官儿,总督大人,下面的各有司衙门,你让他们去哪儿?总得有个安置的所在吧? 若是再往深处想一想,若是要废除奴儿干总督衙署的话,那么下面的四大将军辖地呢?这个换不换?若是换了的话,那那些将领军兵,又该如何? 这也是一个更大的难处,首先人就是一种不喜欢未知而更喜欢耽于现状的存在,除非未可知有巨大的好处,但是问题是,现在好处看不见,坏处倒是先知道了,谁还愿意去改?来自奴儿干内部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有了这两个难处,这奴儿干都司,自然不是想设立就设立的。

     “这个?”听了赫连豹的话之后,正德皇帝脸上也是露出了沉吟犹豫的神色。

     当然,对他来说,考虑的顾虑,绝对跟朝臣们是不一样的。

    以他作为皇帝的视角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教你怎样,你自然就得怎么样。

    是以这其中的利益牵扯,根本没有被他放在眼里。

    都不是问题,都不是事儿,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若真的设立了奴儿干都司,那都指挥使一职,谁来担当? 若是按照国朝惯例的话,自然是于勋戚之中遴选一沉稳老练,战功赫赫外加对东北环境熟知之人,作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

    但是正德皇帝眼光从勋戚群中扫了一圈儿之后,便是微微摇头。

     现如今可不比洪武帝永乐帝那会儿了,那时候朝中随便拉出一位公侯伯,就是那等能领十万兵站镇守平定一方的狠角色。

    可是现在,朝中勋戚,纨绔世家子居多,能打仗的没多少,而熟悉东北环境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当年屡战屡败的薛瀚自然是被正德皇帝给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再说了,自从经历了徐鹏举那档子事儿之后,再用勋戚的时候,正德都是小心了许多,每每都是用那些可靠的熟手。

     像是张燕昌、顾仕隆、朱能这等。

     其实对于重设奴儿干都司这个很是突兀的提议,正德却是很是心动,因为对于他来说,奴儿干都司,代表着大明朝对于东北完全掌控,大明号令东北万族的那个时代的巨大荣光。

    而正德皇帝对这些,向来是很看重的。

     “若是朱辅和顾仕隆两人有一人在的话,都可堪此重任,可惜两人都有职差在身,却是脱不开。

    张燕昌自也是可以,不过现如今却要执掌京营,也不成。

    英国公张仑?”想到张仑,正德顿时是微微摇头,把这个人给否决了。

    且不说无缘无故的被免职会不会使得他心有怨气,就算是他没有怨气正德也不会再用他,若不然的话岂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脸? 因此正德一时间竟是委决不下。

     于是便扫了一眼群臣,开口道:“列位臣工,方才赫连爱卿的话,你们也都听的明白了,议一议吧!” 由于之前赫连豹说的那番话的铺垫,于是众人的思路都是给引偏了——他们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方才提的这个建议,却是没几个人想到了会是连子宁在暗中指使。

    当然,就算是告诉他们是连子宁在背后指使的他们也是不会相信的——笑话,他连子宁算个什么东西?就算是手底下有些军队,就能让这些汗王听令? 这不是扯淡么? 光一个赫连大王手底下可就两万兵!这儿有八十六个呢,就算是其他人少些,加起来得有多少? 一个人一口唾沫也把武毅军给淹了! 由此可见连子宁心机之深沉,策划之精密,对人心揣测之透彻,当真是一环套一环,毫无破绽。

    先是让赫连豹拉大旗扯虎皮,吹嘘实力,然后又是动之以情,追忆过往,巧妙的引导偏了众人的思维,从而让自己置身事外。

    众人连推断的证据都是连子宁想让他们用的假证据,自然就更是距离真相南辕北辙了! 当然,也绝对不是没人能推断出真相来的。

     比如说孙言之。

     当其他臣子听到了关于重设奴儿干都司的话题的时候,虽然窃窃私语,但多半还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情,但是孙言之却是立刻脸色大变! 孙言之以一种近乎于女人般的直觉察觉到,在这件事的背后,定然有着连子宁的影子!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的仇人,怕是整个朝堂之上,都没有几个人比孙言之更了解连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