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校原作 作品

第1章

    》,就其作为新的诗学体系言,大抵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诗的本体论,2.诗的创作论,3.诗的鉴赏论,4.诗的发展论。

    就中第 一项实为王氏诗论中轴,其余三项均簇绕、拱卫这一中轴。

    也正因此, 本书《新订<人间词话>》部分与《广<人间词>》部分,均依此四论编排 条目。

     这篇序言,作为对王氏诗论及其基本结构的一种探索,也就从这四 论着手,分别加以考察。

     一、以“境界”(意境)为 核心的诗的本体论 王氏一向力主能动地吸收“西学”,达到与“中学”互相“化合”。

     (《论近年之学术界》)他摄取康德、叔本华的“审美意象”说与艺术 “理念”说,结合传统诗论中的“意象”、“形神”、“兴趣”、“神 韵”、“自然”、以至笔情、墨趣、文气诸说,加以变通改造,构成了 自己的“境界”(意境)说。

    王氏云:“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 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 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人间词乙稿序》)“有造境, 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 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人间词话》,以 下引此书,不另注)“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 界。

    ”“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 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 的境界(意境)这是诗词(以至一切文学艺术)的本质所在。

    美(艺 术美)在境界这是王氏诗学体系的核心。

     按,王氏标举境界,并不自《词话》(发表于1908年)本身始,而 实应从发表于1904年2月的《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算起。

    (此文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