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校原作 作品

第4章

    经验以为之补助。

    夫然,故其先天中所已知者,得唤起而入于 明晰之意识,而后表出之事乃可得而能也。

    (叔书,一,287 288) 叔本华这段论述将艺术作品中“自然”与“理想”的统一,放在“理念” 的基础上。

    总的看,王氏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如下几点: 第一,审美静观以及再现于艺术中的境界的美,存在于“特别(个 别)之物”中被认出的代表其“全体”的“理念”。

     理念,叔本华从柏拉图那里取来而用他自己的。

    “唯意志论”改造 过的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乃是“意志之完全的客观化”。

    在叔氏,有 两个世界:“意志世界”和“表象世界”。

    意志,作为先天的“自在之 物”,一种自发的盲目的从不停息的冲动,它是宇宙人生的本体。

    现实 世界从无机物、植物、动物到人,仅是这一意志的不同等级的客观化。

     意志在人身上成为生活之“欲”,由此欲而产生出种种痛苦、罪恶。

    理 念,作为意志在某一对象上的恰当的客观化,只能“通过纯粹的静观而 被掌握”。

    (叔书,,239)被诗人认出的理念,就内容言,是指存在 于某种自然物(包括人)本身的“内在本性”或“本质力量”;就形式 言,则指“代表”该自然物的“全体族类”、充分体现其内在“本质力 量”(它的这一侧面或另一侧面)之一种可观照的“永恒的形式”(同 上,253),一种超时空超因果的“单一的感性的图画”(同上,231)。

     王氏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云,“美术上之所表者,则非 概念,又非个象(按,个别物象),而以个象(按,个体形象)代表其 物之一种之全体,即上所谓实念(按即理念)者是也。

    ”这样的“形式” “图画”或“个象”,就是该自然物的理念,亦即在一定等级上的“意 志之恰当的客观化”。

    依叔本华,通过认识,意志本身是能够被超越的。

     意志通过“个象”获得“恰当的客观化”时,它的本性才能被领悟。

    “惟 有作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