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校原作 作品
第28章
悼亡;作为整个悲剧
人生之一种现实的佐证,其可通于“第一义”,亦自无可怀疑。
丁、就审美属性分:1.优美之境,2.宏壮之境, 3.古雅之境,4.眩惑之境 王氏云:“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 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鉤,何 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按,王氏依据博克、康德之说, 就境界的审美瞩性,基本上区分为两大类:优美与宏壮(或壮美)。
(《古 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此处境界小大之分,跟优美宏壮之别,颇有关 系。
优美者,“由一对象之形式不关于吾人之利害,遂使吾人忘利害之 念,而以精神之全力沉浸于此对象之形式中”。
(同上)譬如“宝帘闲 挂小银鉤”(秦少游《浣溪沙》“漠漠轻寒”一首未句),似从冯延已 《采桑子》“一半珠帘挂玉鉤”来;此句为秦词下片“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联以至全词作结,写出了一种“落花无言,人淡如 菊”之趣,其为优美之作,典型的“女郎诗”,自无可疑。
宏壮者,“则 由一对象之形式越乎吾人知力所能驭之范围,或其形式大不利于吾人, 而又觉其非人力所能抗,于是吾人保存自己之本能遂超越乎利害之观念 外,而达观其对象之形式”。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譬如“落 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从《诗?小雅?车 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来;两句尽部伍严整之状,极肃杀悲壮之 致。
唐贾岛有“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之句。
孤行旷野中,“落 日”、禽啼,都成了恐怖对象,此“恐”偏于生理上的畏恐,虽也真切, 却不纯属宏壮,而此处“照大旗”之“落日”,以至马鸣、风声,于肃 杀的寂静中,亦足使人惊恐,但不止于“恐”;于“平沙万幕”中,又 有兴人气为之豪、阻为之壮的一面,故完全符合康德所规定的“壮美”
丁、就审美属性分:1.优美之境,2.宏壮之境, 3.古雅之境,4.眩惑之境 王氏云:“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 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鉤,何 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按,王氏依据博克、康德之说, 就境界的审美瞩性,基本上区分为两大类:优美与宏壮(或壮美)。
(《古 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此处境界小大之分,跟优美宏壮之别,颇有关 系。
优美者,“由一对象之形式不关于吾人之利害,遂使吾人忘利害之 念,而以精神之全力沉浸于此对象之形式中”。
(同上)譬如“宝帘闲 挂小银鉤”(秦少游《浣溪沙》“漠漠轻寒”一首未句),似从冯延已 《采桑子》“一半珠帘挂玉鉤”来;此句为秦词下片“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联以至全词作结,写出了一种“落花无言,人淡如 菊”之趣,其为优美之作,典型的“女郎诗”,自无可疑。
宏壮者,“则 由一对象之形式越乎吾人知力所能驭之范围,或其形式大不利于吾人, 而又觉其非人力所能抗,于是吾人保存自己之本能遂超越乎利害之观念 外,而达观其对象之形式”。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譬如“落 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从《诗?小雅?车 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来;两句尽部伍严整之状,极肃杀悲壮之 致。
唐贾岛有“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之句。
孤行旷野中,“落 日”、禽啼,都成了恐怖对象,此“恐”偏于生理上的畏恐,虽也真切, 却不纯属宏壮,而此处“照大旗”之“落日”,以至马鸣、风声,于肃 杀的寂静中,亦足使人惊恐,但不止于“恐”;于“平沙万幕”中,又 有兴人气为之豪、阻为之壮的一面,故完全符合康德所规定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