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校原作 作品
第36章
雏按:静安《二牖轩随录》(1913年)中选录本条。
境界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322)甲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区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①必邻于理想故也。
①“亦”,手稿无。
雏按:静安(二牖轩随录》中选入本条,“邻于”作“邻乎”。
文学美术为“写实”与“理想”的统一(375)甲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①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 ②,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③。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 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 写实家也。
①此句下手稿有“故不能有完全之美”。
②“然其”。
原作“然”, 曾改为“而”。
“及美术”,手稿无。
③“处”,原改为“全体”, 下原有“或遗其一部”。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333)甲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①,故物皆②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③不知何 者为我,何旮为物。
④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⑤,然未始⑥不能 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①四字手稿无,②“故物皆”,作“物”,“物”前原有“外”。
③以上五字手稿无。
④此句下原有“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 也”。
⑤原作“多写有我之
境界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322)甲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区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①必邻于理想故也。
①“亦”,手稿无。
雏按:静安(二牖轩随录》中选入本条,“邻于”作“邻乎”。
文学美术为“写实”与“理想”的统一(375)甲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①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 ②,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③。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 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 写实家也。
①此句下手稿有“故不能有完全之美”。
②“然其”。
原作“然”, 曾改为“而”。
“及美术”,手稿无。
③“处”,原改为“全体”, 下原有“或遗其一部”。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333)甲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①,故物皆②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③不知何 者为我,何旮为物。
④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⑤,然未始⑥不能 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①四字手稿无,②“故物皆”,作“物”,“物”前原有“外”。
③以上五字手稿无。
④此句下原有“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 也”。
⑤原作“多写有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