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开来,意味深长地扫了杨岢一眼,将纸笺递给了一旁的另一位大儒。

     “呵呵,依老夫之见,今日这诗会魁首,怕是有着落了...” 第九章真值 纸笺在高台众人手中依次传递,能做诗会主评,自然是江南地界德高望重的大儒或者年事已高从朝堂退下来的官员,就算诗词笔力不高,但鉴赏的功夫是怎么也不会差的。

     往日诗会,就算出了上佳的诗词,高台上的气氛也显得轻松,众人笑谈一番,便请某位士子到高台上勉励两句,而当这张薄薄的纸笺掠过眼前,众人便出奇地一致沉默下来。

     这里是诗会的中心,一举一动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古怪的气氛便像是瘟疫一般蔓延开去。

     连舞台上表演的青楼女子们,也不由对这边的动静产生好奇,放慢了抚琴的手往这边看来。

     至于被吸引过来的士子,就更多了。

     “陈公他们...难道是出了佳作?” “何等佳作才能让十几位主评都拿捏不定?我刚才听见些动静,多半是那姓杨的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主评们又顾忌他爹脸面,不好明说。

    ” “也是...” 自然也有心急的士子已经高声发问:“陈翁,可是诗作有什么问题?岂可独自赏析,不如念出来让众人评点一番?” 老者手指在桌面轻弹,见台上众人也已看过纸笺,便笑道:“嗯...是得念上一念,抬头五字,浣溪沙,端午,下接,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念到这里,他停了停,却没有继续念下去,环视一圈,台下的议论交谈声果然淡了下去,刚才还朝着杨岢方向投去揶揄目光的士子们,只是一个个眉头紧蹙,重品着这寥寥几句。

     过了半晌,才有人开口:“浣溪沙...唐教坊司曲词牌?” “该是,”又有人接,“以唐人韩??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应该还有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