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校原作 作品

第19章

    不是自然。

    但它在形式上的合目的性,仍然必须显得它是不受一切人为 造作的强制所束缚,因而它好象只是一自然的产物。

    ”(《判断力批判》 第45节)叔本华则云:“每一个具有美的和丰富的心灵的人,总是用一 种最自然的、直接的和单纯的方式来表现他自己。

    ”(叔书,一,296) 前者重在作品的“形式上的合目的性”或者,‘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好比“一朵郁金香,将被视为美,因为觉察它具有一定的合目的性,而 当我们判定这合目的性时,却不能联系到任何目的”。

    (《判断力批判》 第17节原注)后者则更多地着眼于诗人本身的“自然”。

     王氏亦称文学为“天才游戏之事业”。

    (《文学小言》)“游戏” 者“自由”之谓,境界的自然性实导源于此。

    他认定“元曲为中国最自 然之文学”,元曲作者惟知“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

    别无 其他任何目的,如“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等。

    (《宋元戏曲史》)此 就具有心灵高度自由之诗人本身的”自然”而言。

    土引词中的”‘燕姬” 就正属“郁金香”式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而“腰肢误”则 意味着这种“形式”的对立物,这是由“吴娘”们的各种现实目的(如 “夸善舞”)所造成的。

     何以“万古千秋五字(按,‘池塘生春草’)‘新’?王氏说过: “人类之兴味实先人生而后自然,故纯粹之模山范水、流连光景之作, 自建安以前,殆未之见。

    ”(《屈子文学之精神》)谢灵运第一次发现 “池塘春草”的美,犹之庄周第一次发现“■鱼出游从容”的“乐”, 宋玉第一次发现“秋气”的“悲”,这在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史上,应 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谢氏自称此语得之“神助”,也象古代那位神 于剑术的“越女”对越王说的:“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

    (《吴 越春秋》卷九)以自然求诸自然,见出诗人心灵的无限自由,完全合于 所谓“无目的的合目